bàoyuàn

以德报怨

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怎么读

注音 ㄧˇ ㄉㄜˊ ㄅㄠˋ ㄩㄢˋ

繁体 以德報怨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以德报德   以直抱怨   以理相待

反义词 忘恩负义   无情无义   翻脸无情

以德报怨的意思

折叠展开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正音”,读作“yuàn”,不能读作“yuān”。

辨形”,不能写作“”。

故事 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以德报怨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语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典源】

#《论语・宪问》[1]

或曰:「以 [2]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3],以德报 [2]。」

注解

[1]典故或见于《老子》第六三章、《尸子》。

[2]德:恩泽、恩惠。

[3]以直报怨:用正直之道回报怨仇。见“以直报怨”。

[4]以德报德:别人用恩惠待我,我也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见“以德报德”。

参考

■《老子》第六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尸子》(据《太平御览・卷四○・地部五・太行山》引)

夫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典故】

《论语》一书是由孔门弟子记录而成,内容是孔子自述或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间相互问答的话。〈宪问〉篇中有一段论述谢恩报怨的方法。有人问孔子:用恩惠来回报仇恨,你觉得怎么样?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来回报仇恨,那用什么来回报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对待仇人,除非别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此外,在《礼记・表记》中也记载了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及“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这些话也是在讨论谢恩报怨的方法。“以德报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书证】

  • 01.《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源)
  • 02.《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郭解》:“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 03.《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及成人……每欲以德报怨。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 04.《周书・卷三七・韩褒列传》:“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 05.《宋史・卷三九六・史浩列传》:“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
  • 06.《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伯,你平日常讲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怎的此时自己,又以德报怨起来?”

【用法】

语义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类别用在“宽厚待人”的表述上。

例句

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动,悔不当初。

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十分钦佩。

面对这种十恶不赦的罪人,你居然还想以德报怨,真是匪夷所思!

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何不彼此以德报怨,将往事一笔勾消?

我们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他们亟需帮助时雪中送炭,终于赢得世界各国同声喝采。

以德报怨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2. 徳(とく)をもって恨(うら)みに報(むく)いる
  3. rendre le bien pour le mal
  4. платить добром за зло

以德报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①. 用,拿,把,将。 如: 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②. 依然,顺,按照。 如: 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③. 因为。 如: 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 在,于(指时日)。 如: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⑤. 目的在于。 如: 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⑥.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 如: 梦寐以求。

⑦.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如: 以前。以内。

⑧.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如: 可以。得以。

⑨. 古同“已”,已经。

⑩. 太,甚。 如: 不以急乎?

⑪. 及,连及。 如: 富以其邻。

读音(dé), 彳部,共15画

①.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 如: 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②. 心意,信念。 如: 一心一德。

③. 恩惠。 如: 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④. 姓。

读音(bào), 手部,共7画

①. 传达,告知。 如: 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②.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 如: 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③. 回答。 如: 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④.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 如: 报应。

读音(yuàn), 心部,共9画

①. 仇恨。 如: 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怨声载道。

②. 不满意,责备。 如: 埋(mán )怨。抱怨。怨言。任劳任怨。

以德报怨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