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niúxiāng

风马牛不相及

拼音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怎么读

注音 ㄈㄥ ㄇㄚˇ ㄋㄧㄡˊ ㄅㄨˋ ㄒㄧㄤ ㄐㄧˊ

繁体 風馬牛不相及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驴唇不对马嘴

反义词 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   唇齿相依

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

折叠展开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
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补语;用于事情。

例子咱们彼此其实没有丝毫关联,望帝和杜鹃也风马牛不相及(郭沫若《百花齐放 杜鹃花》)

正音”,读作“xiāng”,不能读作“xiàng”。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风马牛不相及”和“驴唇不对马嘴”;都可比喻事情两下不相合;但“风马牛不相及”表示“全不相干”;只用于两个事物;“驴唇不对马嘴”表示“不相符合”;有时用于两个事物;有时可用于同一事物。

谜语 两不相干 (谜底:风马牛不相及)

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做丞相,在管仲的治理下,国力强大。楚国不向齐国朝贡,齐桓公就派兵攻打楚国,楚国使臣说:“你们齐国与楚国一南一北,相距很远,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要发动战争呢?”经谈判,楚国与齐国修好。

风马牛不相及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事物之间彼此毫不相干。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马牛其风

【典源】

《左传・僖公四年》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 [1]处南海,唯是 [2]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注解

[1]寡人: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词。

[2]风:雌雄因相诱而相追逐。一说通“”。

【典故】

据《左传・僖公四年》载,鲁僖公四年时,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后,接著又进兵征讨楚国。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说:“齐国地处北海,楚国地处南海,两国相距遥远,毫无利害关系和牵连。即便放逸马牛雌雄相诱相追逐,也不可能发生越界的事。不知贵国为什么要攻打我们呢?”后来双方估量彼此实力相差无几,真打起来,大家都无好处。便结盟和好,结束这件事情。后来“风马牛不相及”被用来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不相干。

【书证】

  • 01.《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源)
  • 02.宋・刘克庄〈答南雄翁教授书〉:“人情喜面谀,虽至亲骨肉间,犹有隐情,足下于仆风马牛不相及,而意气倾攻,倒瑕指疵,慨然以订顽砭愚自任。”
  • 03.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二九出:“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
  • 04.《隋唐演义》第六一回:“又知单员外与表兄是心交,故托表兄鼎言,转致单员外要他玉成姻事;若说单家小姐,真风马牛不相及。”
  • 05.《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寡君闻上国车徒,辱于敝邑,使下臣完致命。寡君命使臣辞曰:『齐楚各君其国,齐居于北海,楚近于南海,虽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何以涉于吾地?』敢请其故。”

【用法】

语义比喻事物之间彼此毫不相干。

类别用在“毫不相干”的表述上。

例句

他和这件事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别去烦他了。

竹笙是种蕈类植物,与竹子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这两件事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怎能混为一谈?

阿美族和雅美族彼此风马牛不相及,可别弄混了。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你竟然也可硬扯在一起。

今天开会,主席尽说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不知用意何在?

这种百步蛇纹饰是鲁凯族特有图腾,与其他各族风马牛不相及

事情发生时我人在国外,所以这件事跟我风马牛不相及,你可别怪到我头上来。

风马牛不相及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as like as an apple to an oyster
  2. 風馬牛(ふうばぎゅう)互いにまったく関係がない
  3. deux choses qui n'ont aucun rapport l'une avec l'autre
  4. mit etwas überhaupt nichts zu tun haben(ohne jeden Zusammenhang)
  5. ни при чём

风马牛不相及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㈠ 风 [ fēng ]

①.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 如: 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②.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 如: 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③.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 如: 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④. 消息,传闻。 如: 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⑤.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 如: 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⑥. 指民歌、歌谣。 如: 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⑦.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 如: 风瘫。风湿。

⑧. 姓。

㈡ 风 [ fěng ]

①. 古同“讽”,讽刺。

读音(mǎ), 马部,共3画

①.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如: 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②. 大。 如: 马蜂。马勺。

③. 姓。

读音(niú), 牛部,共4画

①.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如: 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②. 星名,二十八宿之。 如: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③. 喻固执或骄傲。 如: 牛气。

④. 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xiāng,xiàng), 目部,共9画

㈠ 相 [ xiāng ]

①.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如: 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②.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如: 相信。相烦。相问。

③. 亲自看(是否中意)。 如: 相亲。相中(zhòng)。

④. 姓。

㈡ 相 [ xiàng ]

①. 容貌,样子。 如: 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②. 物体的外观。 如: 月相。金相。

③. 察看,判断。 如: 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④.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如: 辅相。宰相。首相。

⑤.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⑥.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 如: 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⑧.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⑨. 姓。

读音(jí), 又部,共3画

①. 从后头跟上。 如: 来得及。赶不及。

②. 达到。 如: 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③. 趁着,乘。 如: 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④. 连词,和,跟。 如: 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