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
万籁俱寂的意思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例子: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正音:“籁”,读作“lài”,不能读作“lǎn”。
辨析:“万籁俱寂”和“鸦雀无声”都含有“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的意思。但“万籁俱寂”一般形容广阔的自然环境;指“清静”;“鸦雀无声”一般用来形容公共场所或人群;指“安静”。
故事: 唐朝诗人常建中了进士后,仕途一直不得志,40岁才做县尉。他一生游览了许多山川名胜,写了不少田园诗,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俱寂的详细解释
【释义】
万物无声,一片寂静。语本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 △“鸦雀无声”
【典源】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据《全唐诗・卷一四四・常建》引)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1]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此都寂,但余钟[3]音。
注解
[1]竹迳:竹子夹道的小路。竹,一作曲。迳,通“径”。
[2]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籁,本指管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庄子・齐物论》有“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之语,借“籁”为一切声音的总称。
[3]磬:音qìng,佛寺礼佛时所敲的铜制乐器。中空,形状像钵。僧人敲击用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典故】
唐代诗人常建,开元年间的进士。仕途并不得意,经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间。他的诗用字精炼、风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如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就是。诗人在清晨太阳才刚照到树林的时候来到兴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径往幽静的后院走去,禅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处。和煦的阳光透进树林里,耳里充斥著鸟儿悦耳的鸣叫声,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让人心神渐渐地空明透澈,不被尘事困恼。此时只觉得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静了下来,只剩下佛寺里传来幽幽的钟磬声。后来“万籁俱寂”这句成语也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万物无声,一片寂静。
【书证】
- 01.《聊斋志异・卷一・山魈》:“辗转移时,万籁俱寂。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
- 02.《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当夜万籁俱寂,月色初上,照著阶下革囊里血淋淋的人头。”
- 03.《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乃偕往,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烂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
【用法】
语义万物无声,一片寂静。
类别用在“安静无声”的表述上。
例句
①我最爱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沉思与写作。
②万籁俱寂,只听到病床上母亲微弱的呼吸声。
③夜已深,虽是万籁俱寂,我内心却是纷扰难定。
④突然,一阵急促的狗叫声,划破了万籁俱寂的夜空。
⑤坐在山头,万籁俱寂,明月初上,好个美好的夜晚!
⑥这夜万籁俱寂,即使桂花落下的声音似乎也可以听到。
⑦万籁俱寂,大地已沉睡,七星山影在月色中更显孤傲。
【辨识】
同义“万籁俱寂”及“鸦雀无声”都有非常安静的意思。
异义“万籁俱寂”用于形容大自然的沉寂;“鸦雀无声”多用于形容人声的沉寂。
形音俱,音jù,皆、都的意思。不可写作“具”。
例句
万籁俱寂 | 鸦雀无声 | 例句 |
---|---|---|
✅ | ❌ | 月光洒在万籁俱寂的树林里,显得更加幽静。 |
❌ | ✅ | 只见指挥把指挥棒举起,全场立即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等待著。 |
万籁俱寂的翻译
- All is quiet.
- 万らい寂(せき)として音声がない
- silence complet
- vollkommen gerǎuschlos(es herrscht tiefste Stille)
- мёртвая тиши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