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yān ㄧㄢ

灬部共11画上下结构U+710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灬部

11画

7画

上下结构

象形字

GHGO

MYLF

AIZU

10327

3547

4941

U+7109

12121154444 横、竖、横、竖、横、横、竖折折钩、点、点、点、点

𤇟 𩾏

焉字概述

折叠展开

〔焉〕字拼音是yān,部首是灬,总笔画是11画。

〔焉〕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止、勹、灬”或“正、"󰓰"”,五行属土。

〔焉〕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是焉鸟。

〔焉〕字仓颉码是MYLF,五笔是GHGO,四角号码是10327,郑码是AIZU,中文电码是3547,区位码是4941

〔焉〕字的UNICODE是U+710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937,UTF-32:00007109,UTF-8:E7 84 89。

〔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169

〔焉〕字异体字是𤇟𩾏

焉的笔顺

折叠展开
Loading...

焉的意思

折叠展开

yānㄧㄢ

基本解释

与介词“”加代词“”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文言助词。又何戚~。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鸟名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 —— 唐· 黄滔《唐城客梦》

3.通“”( yán )。额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 —— 《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词

1.表示指示,相当于“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 ——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心不在焉。

2.哪里或那里where

且焉置土石。 —— 《列子·汤问》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什么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 《墨子》

4.怎么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 —— 《三国志》

5.兼有介词“”加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so

二陵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择事而问焉。 —— 清· 刘开《问说》伏焉。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副词

1.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 —— 《史记》

焉始乘舟。

连词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连用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助词

1.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 —— 《国语》

2.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 《书·秦誓》

语气词

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 —— 《史记》

2.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史记》

3.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 《诗·唐风》

4.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 《史记》

焉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hereupon, then; how? why? where?
  2. inwiefern, wie
  3. (employé à la fin d'une phrase)​, comment, seulement, ici, cela

焉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yānㄧㄢ

详细解释

1.指示代名词,之、彼、这里。

《论语•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

心不在焉。

2.疑问代名词。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岂、如何。

《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当于“”。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承接上文,以表示后果。相当于“”、“”。

《墨子•兼爱上》:“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1.语气词,置句末:(1) 表示肯定。相当于“”、“”。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2) 表示疑问。相当于“”、“”。《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3) 表示感叹。相当于“”。《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2.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样子”。

《书经•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与我心有戚戚焉。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焉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yānㄧㄢ

详细解释

1.〈书〉代词:(1)指示代词。相当于“”或“于(介词)是(代词)”。

心不在焉。

2.〈书〉代词:(2)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哪里”、“怎么”;又表示反问,相当于“”、“如何”。

杀鸡焉用牛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书〉介词。相当于“”。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孟子‧尽心上》)?。

4.〈书〉连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后果或因果关系,相当于“”、“”。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墨子‧兼爱上》)。

5.〈书〉助词:(1)用于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6.〈书〉助词:(2)用于句末,表现状态或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的语气。

心有戚戚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经‧唐风‧杕杜》)、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

7.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