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lángchán

螳螂捕蝉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怎么读

注音 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

繁体 螳螂捕蟬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急功近利   鼠目寸光

反义词 瞻前顾后

螳螂捕蝉的意思

折叠展开

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螳螂只顾著捕蝉,不知有大鸟在身后正要啄食牠。#典出《庄子・山木》。后用“螳螂捕蝉”比喻眼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后隐藏的危险。

【典源】

#《庄子・山木》[1]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2][3]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

[2]执翳:据木叶自蔽,即躲在暗处。翳,音,遮蔽物。

[3]搏:攫取。

参考

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典故】

有一天,庄子在雕陵闲游,看到一只奇特的大鸟飞进别人的栗园里,停在树上。他不知不觉地被大鸟吸引,提起衣服下摆走进园中,想用弹弓射下大鸟。他走过去,往树丛里望,发现有只蝉躲在树荫里,因为太舒适而松懈下来,完全不知道身后有只螳螂,用树叶遮蔽,正扑身向前抓牠。那只螳螂抓到蝉后,得意洋洋的,同样也没警觉到身后有只大鸟,正伸著脖子啄牠。庄子看到这种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与“祸患”相连相倚的道理,于是丢下弹弓,转身便要离开,但被守园人发现而指责了一顿。此事让庄子闷闷不乐了三天,并体悟到唯有随时保有真我,不为外物干扰,才能避于祸害。“螳螂捕蝉”这句成语就是由这故事浓缩而来,用来比喻眼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后隐藏的危险。另外,在汉朝刘向《说苑》中亦载有一事:春秋时代,吴王想发兵攻打楚国,而且不准任何人对此事进谏。有个随侍想劝阻他,却又不敢,于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弹弓到庭院里,让露水沾湿他的衣服。如此连续三天,吴王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便回答:“有只蝉在树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后面要抓牠。同样的,螳螂忙著捕蝉,也不知道身后有只黄雀要吃牠。黄雀则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树下准备把牠射下。牠们三个都只顾眼前的利益,完全无暇顾及身后的危险。”吴王听了,警觉到有许多国家正对吴国虎视眈眈,恐怕会利用吴国专力伐楚时乘隙进攻,于是便打消攻楚的念头。由于这个故事,于是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与单用“螳螂捕蝉”一语同义。

【书证】

  • 01.《朱子语类・卷四四・论语・宪问篇》:“先生云:『如何闻击磬而知有忧天下之志?』或对曰:『政如听琴而知其心在螳螂捕蝉耳。』”
  • 02.《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晁无晏并吞了晁近仁的家财,正当得意快活之时,那晓得钻出一个奚笃的老婆郭氏来,不惟抵盗的他财物精光,且把个性命拐得了去。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随后。”
  • 0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用法】

语义比喻眼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类别用在“短视近利”的表述上。

例句

他一心都在算计别人,没想到这次竟然螳螂捕蝉,被人暗算了。

做人如果太过短视近利,瞻前不顾后,就会像螳螂捕蝉一样,招来其他的祸患。

他一心想占人便宜,却不知道也有人在盯著他们,真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小偷只顾著偷东西,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已经在外头等著逮捕他了。

这些毒枭利用渔船在海上交易毒品,被守候多时的警方一举成擒,正应验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螳螂捕蝉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螳螂捕蝉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áng), 虫部,共17画

①. 〔~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读音(láng), 虫部,共14画

①. 〔螳~〕见“螳”。

②. 〔蜣~〕见“蜣”。

③. 〔蟑~〕见“ 蟑”。

④. 〔蚂(mǎ)~〕见“蚂2”。

读音(bǔ), 手部,共10画

①. 捉,逮。 如: 捕捉。捕获。捕杀。巡捕。缉捕。捕风捉影。

读音(chán), 虫部,共14画

①.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 如: 蝉联。蝉蜕。蝉韵(蝉鸣)。寒蝉。金蝉脱壳。

②.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 如: 蝉纱。

螳螂捕蝉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