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ōuzhīsāng

收之桑榆

拼音 shōu zhī sāng yú 怎么读

注音 ㄕㄡ ㄓ ㄙㄤ ㄩˊ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亡羊补牢

收之桑榆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例子鲁迅《后记》:“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歇后语 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收之桑榆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ōu), 攴部,共6画

①. 接到,接受。 如: 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②. 藏或放置妥当。 如: 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③.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 如: 收割。收成。麦收。

④. 招回。 如: 收兵。收港。

⑤. 聚,合拢。 如: 收容。收理。收集。

⑥. 结束。 如: 收尾。收煞。收盘。

⑦. 逮捕,拘押。 如: 收捕。收监。收押。收审。

⑧.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 如: 收束。收心。收伏(亦作“收服”)。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sāng), 木部,共10画

①.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 如: 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②. 姓。

读音(yú), 木部,共13画

①.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 如: 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②. 姓。

收之桑榆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