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shuínénghán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拼音 tǔ zhū yú zé , shuí néng bù hán 怎么读

注音 ㄊㄨˇ ㄓㄨ ㄩˊ ㄗㄜˊ , ㄕㄨㄟˊ ㄋㄥˊ ㄅㄨˋ ㄏㄢˊ

繁体 吐珠於澤,誰能不含

感情 中性成语

成语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含:衔在嘴里。
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ǔ,tù), 口部,共6画

㈠ 吐 [ tǔ ]

①.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 如: 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②. 放出,露出。 如: 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③. 说出。 如: 吐话。一吐为快。

㈡ 吐 [ tù ]

①.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 如: 呕吐。上吐下泻。

②.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 如: 吐还不义之财。

读音(zhū), 玉部,共10画

①.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 如: 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②. 像珠子的东西。 如: 汗珠。泪珠。露珠。

读音(yú), 二部,共3画

①.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②.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③. 姓。

读音(zé,shì), 水部,共8画

㈠ 泽 [ zé ]

①. 水积聚的地方。 如: 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②.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 如: 光泽。色泽。

③. 恩惠。 如: 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④. 洗濯。

⑤. 汗衣,内衣。

㈡ 泽 [ shì ]

①. 古同“释”,解散。

读音(shuí), 讠部,共10画

①. 疑问人称代词。 如: 你是谁?谁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谁们。谁人。谁个。

②.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 如: 这件事谁都不知道。

读音(néng,nài), 肉部,共10画

㈠ 能 [ néng ]

①. 才干,本事。 如: 能力。能耐。才能。

②. 有才干的。 如: 能人。能手。贤能。能工巧匠。能者为师。

③. 胜任,善于。 如: 能够。能柔能刚。力所能及。欲罢不能。能动。

④. 会(表示可能性)。 如: 小弟弟能走路了。

⑤. 应该。 如: 你不能这样说他。

⑥.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 如: 电能。热能。

⑦. 和睦。 如: “(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⑧.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⑨.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㈡ 能 [ nài ]

①. 古同“耐”,受得住。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hán), 口部,共7画

①.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 如: 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②.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 如: 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③.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 如: 含怒。含羞。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