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yá

北衙

拼音
běi yá
注音
ㄅㄟˇ ㄧㄚˊ

北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北衙běi yá

  1. 皇帝禁军。唐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

引证解释

  1. 皇帝禁军。 唐 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

    《旧唐书·音乐志一》:“先一日,金吾引驾仗北衙四军甲士,未明陈仗,卫尉张设,光禄造食。”
    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清•吴伟业 《即事》诗之一:“謁者北衙掌节,郎官西府旧乘驄。”

网络解释

北衙

军事机构名。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隶属宰相府,由宰相管辖,分隶十二卫; 北衙为禁军,有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由皇帝直辖。意在“文武区别、更相检伺。”因宰相办公处设在皇宫南面,故称南衙,禁军总部设在皇宫北面、故称北衙。(《中国历代官称辞典》)

北衙的字义分解

  • 拼音 běi,bèi 部首总笔画 5

    北 [ běi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 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 败北。 北 [ bèi ] 1. 古同“背”,违背,违反。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衙 [ yá ] 1. 旧时官署之称。 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2. 唐代皇帝前殿。 “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3. 排列成行的事物。 槐衙。柳衙。 [更多解释]

北衙的分字组词

北衙的相关词语

【北衙】的常见问题

  1. 北衙的拼音是什么?北衙怎么读?

    北衙的拼音是:běi yá
    点击 图标播放北衙的发音

  2. 北衙是什么意思?

    北衙的意思是:皇帝禁军。唐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