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jūnzǐ

使君子

拼音
shǐ jūn zǐ
注音
ㄕˇ ㄐㄩㄣ ㄗˇ

使君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使君子shǐ jūn zǐ

  1. 植物名。又名留求子。使君子科,常绿蔓生木质,长二丈许,五月花开如穗状,红色,可观赏。实长寸许,外壳青黑有棱,内仁可供药用。性温味甘,功用消积杀虫,是驱除蛔虫特效药。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用此药。后因称为使君子”。

翻译

  • 德语 Rangunschlinger

引证解释

  1. 植物名。又名留求子。使君子科,常绿蔓生,木质,长二丈许,五月花开如穗状,红色,可观赏。实长寸许,外壳青黑有稜,内仁可供药用。性温味甘,功用消积杀虫,是驱除蛔虫的特效药。俗传 潘州 郭使君 疗小儿多用此药。后因称为“使君子”。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使君子:“原出 海南 交趾,今 闽 之 绍武,蜀 之 眉州,皆栽种之,亦易生。其藤如葛绕树而上……仁长如榧仁,色味如栗,久则油黑不可用。”

国语辞典

使君子shǐ jūn zǐ

  1. 植物名。使君子使君子属,落叶性藤状灌木。叶对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锐基部近于心形,全缘,长七至十二公分,宽三点五至四点五公分。穗状花序顶生,花红色,密生,萼筒细长五裂裂片三角形花瓣五片,长椭圆形,雄蕊十枚。核果呈狭椭圆形,外具五棱脊,黑色。原产于东南亚台湾大陆地区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等均见。种子入药

网络解释

使君子 (植物)

使君子别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学名:Quisqualis indica Linn.)是使君子科、使君子攀援状灌木,高2-8米;小枝被棕黄色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幼时生锈色柔毛。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栗色白色圆柱纺锤形。花期初夏,果期秋末。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使君子的字义分解

  • 使

    拼音 shǐ 部首总笔画 8

    使 [ shǐ ] 1. 用。 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 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 迫使。 4. 假若。 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 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更多解释]

  • 拼音 jūn 部首总笔画 7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 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2. 古代的封号。 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3. 对对方的尊称。 张君。诸君。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使君子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使君子的相关词语

【使君子】的常见问题

  1. 使君子的拼音是什么?使君子怎么读?

    使君子的拼音是:shǐ jūn zǐ
    点击 图标播放使君子的发音

  2. 使君子是什么意思?

    使君子的意思是:植物名。使君子科使君子属,落叶性藤状灌木。叶对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锐基部近于心形,全缘,长七至十二公分,宽三点五至四点五公分。穗状花序顶生,花红色,密生,萼筒细长,五裂,裂片三角形,花瓣五片,长椭圆形,雄蕊十枚。核果呈狭椭圆形,外具五棱脊,黑色。原产于东南亚,台湾及大陆地区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等均见。种子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