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héng

楅衡

拼音
bī héng
注音
ㄅㄧ ㄏㄥˊ

楅衡的意思

词语解释

楅衡bì héng

  1.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引证解释

  1.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朱熹 集传:“尝,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触也。”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郑玄 注:“楅设於角,衡设於鼻。”
    汉•张衡 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宋•苏洵 《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

国语辞典

楅衡fú héng

  1. 加缚在牛角上以防牛触人的横木;或说此横木称「楅」,衡则另指穿在牛鼻间以便牵引的缚绳或横木。

    诗经·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汉·郑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触人。』玄谓:『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网络解释

楅衡

楅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ī héng,意思是加在牛角上的横木。

楅衡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楅 [ bī ] 1. 拴在牛角上防止牛顶人的横木。 “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2. 古代行乡射礼时插箭的器具。 “命弟子设楅。” 3. 木门后用以连结门板的横衬。 [更多解释]

  • 拼音 héng 部首总笔画 16

    衡 [ héng ] 1. 秤杆,泛指秤。 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2. 称量。 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3.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 权衡。衡情度理。 4. 平,对等。 平衡。均衡。 5. 指北斗星。 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6. 古同“横”,纵横。 [更多解释]

楅衡的分字组词

楅衡的相关词语

【楅衡】的常见问题

  1. 楅衡的拼音是什么?楅衡怎么读?

    楅衡的拼音是:bī héng
    点击 图标播放楅衡的发音

  2. 楅衡是什么意思?

    楅衡的意思是:加缚在牛角上以防牛触人的横木;或说此横木称「楅」,衡则另指穿在牛鼻间以便牵引的缚绳或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