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fù

六服

拼音
liù fù
注音
ㄌㄧㄡˋ ㄈㄨˋ

六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六服liù fù

  1. 周王畿以外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2. 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3. 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引证解释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 《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
    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
    《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 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 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网络解释

六服

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六服的字义分解

  • 拼音 liù,lù 部首总笔画 4

    六 [ liù ]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六 [ lù ] 1. 〔~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2. 〔~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更多解释]

  • 拼音 fú,fù 部首总笔画 8

    服 [ fú ] 1. 衣裳。 服装。制服。 2. 穿衣裳。 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 作,担任。 服务。服刑。服兵役。 4. 顺从。 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 习惯,适应。 不服水土。 6. 吃(药)。 内服。 7. 乘,用。 服牛乘(chéng )马。 8. 姓。 服 [ fù ] 1.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 两服药。 [更多解释]

六服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六服的相关词语

【六服】的常见问题

  1. 六服的拼音是什么?六服怎么读?

    六服的拼音是:liù fù
    点击 图标播放六服的发音

  2. 六服是什么意思?

    六服的意思是:①.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②.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③.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