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chéngpài

桐城派

拼音
tóng chéng pài
注音
ㄊㄨㄥˊ ㄔㄥˊ ㄆㄞˋ

桐城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桐城派tóng chéng pài

  1. 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引证解释

  1. 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 方苞、刘大櫆、姚鼐,皆 安徽 桐城 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 秦 、两 汉•及 唐•宋 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 清 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国语辞典

桐城派tóng chéng pài

  1. 清代古文运动中的正宗流派。为方苞所开创,继有刘大櫆、姚鼐等加以阐发。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为桐城派」。主张古文应严整简洁,并须学习左传史记《先秦》《两汉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并重,要求语言雅洁,笔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炼见称

网络解释

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曾国藩,他在《欧阳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

桐城派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óng 部首总笔画 10

    桐 [ tóng ] 1. 〔泡(pāo)~〕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2. 〔梧~〕见“梧”。 [更多解释]

  • 拼音 chéng 部首总笔画 9

    城 [ chéng ] 1. 围绕都市的高墙。 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2. 都市。 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城邑。城乡。城建。 [更多解释]

  • 拼音 pài 部首总笔画 9

    派 [ pài ] 1. 水的支流。 九派(指长江支流之多)。 2. 一个系统的分支。 派系。派别。派性。党派。 3. 作风,风度。 正派。气派。派势。派头。 4. 分配,指定。 派赴。派驻。派遣。委派。 5. 指摘。 派不是。 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 [更多解释]

桐城派的分字组词

桐城派的相关词语

【桐城派】的常见问题

  1. 桐城派的拼音是什么?桐城派怎么读?

    桐城派的拼音是:tóng chéng pài
    点击 图标播放桐城派的发音

  2. 桐城派是什么意思?

    桐城派的意思是:清代古文运动中的正宗流派。为方苞所开创,继有刘大櫆、姚鼐等加以阐发。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为「桐城派」。主张古文应严整简洁,并须学习《左传》、《史记》、《先秦》、《两汉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并重,要求语言雅洁,笔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炼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