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nyán

蚕盐

拼音
cán yán
注音
ㄘㄢˊ ㄧㄢˊ
繁体
蠶鹽

蚕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蚕盐cán yán

  1. 五代南宋政府农村按户配售食盐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

引证解释

  1. 五代 至 南宋 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先是 河 南、北诸州官自卖海盐岁收緡钱十七万;又散蚕盐敛民钱。”
    胡三省 注:“蚕盐所以裛茧。 唐•天成 二年,敕: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蚕盐,依夏税限纳钱。”
    宋•陆游 《村兴》诗:“园丁牛米村婢蚕盐。”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斤,煮鹻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蚕盐城市三十以上者,奏裁。”

网络解释

蚕盐

五代至南宋,官府在农村实行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以官盐贷于民,蚕事既毕,即以丝绢偿官,谓之蚕盐。”五代后唐就有了这种配售制度,宋代继续实行。蚕盐的配售办法是“以版籍度而授之”。就是按照农村户籍配给食盐,在征收夏税时,农民用丝绢(后改为折钱)向官府缴纳;并规定不许货卖,不许带入城市。这种制度,在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农村,有着保证食盐供应作用。但在蚕盐折价上出现流弊原来规定每斤蚕盐折钱一百文,改为以粮输纳,一百文折缴小麦二斗五升,再以麦价按每斗一百四十文计算,这一来每斤蚕盐就要缴三百五十文。官府这样套折,弊窦丛生,使农民不胜负担。在庆历元年(1041年)以后行销海盐,情况有了变化,《宋史·食货志下三》:“自是诸州官不贮盐,而百姓蚕盐岁皆罢给,然使输钱如故。”就是说,官府不再向农民分配食盐,却仍旧向农民收取盐钱。

蚕盐的字义分解

  • 拼音 cán 部首总笔画 10

    蚕 [ cán ] 1. 昆虫,有“家蚕”和“柞(zuò)蚕”,通常指“家蚕”,吃桑叶,吐丝做茧。丝可织绸缎。“柞蚕”吃柞树叶,丝可织茧绸。 蚕丝。蚕茧。蚕食。蚕宝宝(蚕的爱称)。 [更多解释]

  • 拼音 yán 部首总笔画 10

    盐 [ yán ] 1.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 盐巴。盐卤。盐分(fèn )。盐田。 2. 〔~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 3. 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 酸式盐。碱式盐。 [更多解释]

蚕盐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蚕盐的相关词语

【蚕盐】的常见问题

  1. 蚕盐的拼音是什么?蚕盐怎么读?

    蚕盐的拼音是:cán yán
    点击 图标播放蚕盐的发音

  2. 蚕盐是什么意思?

    蚕盐的意思是:五代至南宋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