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shēng

侍生

拼音
shì shēng
注音
ㄕˋ ㄕㄥ

侍生的意思

词语解释

侍生shì shēng

  1. 明清两代官场后辈前辈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2. 旧时对于同辈晩辈妇人,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侍生”。称谓录》三十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

翻译

  • 德语 (wir)​ Älteren

引证解释

  1. 明•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 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 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明•王世贞 《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
    西游记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羆 顿首拜。’”清•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侍生,而口称学生。”
    《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

  2. 旧时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侍生”。

    《称谓录》卷三十二:“今於輓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
    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吃了一惊道:‘他有甚么事犯到 福建 去,要那边电札来拿他?’知县道:‘这个侍生那里知道大约 福建 那边有人把他告发了。’”

国语辞典

侍生shì shēng

  1. 明、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明代翰林,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

  2. 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皆自称侍生

    《称谓录·卷三二·自称·侍生:「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

  3. 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于名帖上自称侍生,以示谦虚

    《儒林外史·第一回》:「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问,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网络解释

侍生

(1). 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 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 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西游记》第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罴 顿首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 。

侍生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ì 部首总笔画 8

    侍 [ shì ] 1. 伺候,在旁边陪着。 服侍。侍立。侍者(侍奉左右的人)。侍从。侍读(给帝王讲学的人)。侍坐。侍役(仆人)。 [更多解释]

  • 拼音 shēng 部首总笔画 5

    生 [ shēng ]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 诞生。滋生。生长。 2. 造出。 生产。 3. 活的,有活力的。 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 众生。丧生。卫生。 5. 生活,维持生活的。 生计。生意。 6. 整个生活阶段。 一生。平生。今生。 7. 发出,起动。 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8. 使燃料燃烧起来。 生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 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 生饭。生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 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12. 不熟练的。 生手。 13. 未经炼制的。~铁。 14. 硬。 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15. 甚,深。 生怕。生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 学生。门生。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 儒生。医生。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 小生。老生。武生。 19. 词尾。 好生休养。 20. 姓。 [更多解释]

侍生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侍生的相关词语

【侍生】的常见问题

  1. 侍生的拼音是什么?侍生怎么读?

    侍生的拼音是:shì shēng
    点击 图标播放侍生的发音

  2. 侍生是什么意思?

    侍生的意思是:①.明、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明代翰林,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②.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皆自称侍生。③.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于名帖上自称侍生,以示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