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jǔ

制举

拼音
zhì jǔ
注音
ㄓˋ ㄐㄩˇ
繁体
制舉

制举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制举zhì jǔ

  1. 制订选拔贤才方法

  2. 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宋代因之,如南宋绍兴年间博学鸿词科。清代康熙十七年、乾隆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清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3. 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

引证解释

  1. 制订选拔贤才的方法。

    管子·宙合》:“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尹知章 注:“言制以举贤之法用鉤也。”

  2. 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 宋•代因之,如 南宋•绍兴 年间开博学鸿词科。 清•代如 康熙 十七年、 乾隆 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 清 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新唐书·选举志上》:“唐•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所以非常之才焉。”
    宋•苏轼 《上富丞相书》:“軾 也,西南匹夫,求斗升之禄而至於京师翰林 欧阳不知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

  3. 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 清•顾炎武 日知录·制科》

国语辞典

制举zhì jǔ

  1. 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

    《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 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

    《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制举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ì 部首总笔画 8

    制 [ zhì ] 1. 规定。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 限定,约束,管束。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 法规,制度。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 造,作。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制诰。 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2. 动作行为。 举止。轻而易举。 3. 发起,兴办。 举义。举办。创举。 4. 提出。 举要。举例。 5. 推选,推荐。 推举。荐举。 6. 全。 举国。举世。举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8. 攻克。 “一战而举鄢、郢”。 [更多解释]

制举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制举的相关词语

【制举】的常见问题

  1. 制举的拼音是什么?制举怎么读?

    制举的拼音是:zhì jǔ
    点击 图标播放制举的发音

  2. 制举是什么意思?

    制举的意思是:①.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②.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