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nbì

面壁

拼音
miàn bì
注音
ㄇㄧㄢˋ ㄅㄧˋ

面壁的意思

词语解释

面壁miàn bì

  1.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坐静修

    面壁而坐。——《五灯会元》

    face the wall and meditate;

翻译

  • 英语 to face the wall, to sit facing the wall in meditation (Buddhism)​, (fig.)​ to devote oneself to study, work etc

引证解释

  1. 面对墙壁。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谢无奕 性麤彊,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肆言极駡。

    正色面壁不敢动。”
    聊斋志异·瑞云》 清•但明伦 评:“斯时也:前之修贄而后得见者,今且面壁而不敢见之。”

  2. 指闭门独处不与外事

    宋•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方将求田问舍,为三百年之养;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
    宋•郑文宝 南唐近事·常梦锡》:“或谓曰:‘公罢直私门,何以为乐?’ 常 曰:‘垂幃痛饮面壁而已。’”

  3. 佛教语。

    《五灯会元·东土祖师·菩提达磨大师:“当 魏 孝明帝 孝昌 三年也,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后因以称坐禅,谓面向墙壁,端坐静修。 宋•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分付,隻履提归 葱岭 去。”
    明•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禪面壁。”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之四:“朝朝面壁《维摩》,参到禪机返泰初。”

  4. 常人静坐养神

    红楼梦第六四回:“晴雯 道:‘ 袭人 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

  5. 比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

    清•王晫 今世说·文学:“方渭仁 少年负气自豪里中时有文会,每当同人搦管拈题,苦吟面壁; 方 与 毛会侯,輒握手修篁怪石间,相与纵谭天下事。”
    清•姚鼐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诗:“皖中 山远人士稀,爱咏清辞面壁。”

  6. 旧时一种体罚,面对墙壁而立。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废止野蛮酷刑,而用文明面壁记过扣分。”

国语辞典

面壁miàn bì

  1. 脸对著墙壁。

    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 不理、不睬、不介意

    《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 无所事事样子

  4. 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

网络解释

面壁

面壁:佛教用语

面壁:汉语词汇

面壁 (汉语词汇)

面壁,汉语词汇。

拼音:miàn bì

释义:1、面对墙壁。2、指闭门独处,不与闻外事。3、佛教语。4、喻常人的静坐养神。5、比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6、旧时一种体罚,面对墙壁而立。

面壁的字义分解

  • 拼音 miàn 部首总笔画 9

    面 [ miàn ] 1. 头的前部,脸。 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2. 用脸对着,向着。 面对。面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3. 事物的外表。 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4. 方位,部分。 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 一面鼓。 6. 会见,直接接头的。 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 平面。曲(qū)面。 8. 粮食磨成的粉。 小米面。玉米面。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面。 9. 粉末。 药面儿。 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 面条。 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 这种瓜很面。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6

    壁 [ bì ] 1. 墙。 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2.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 胃壁。肠壁。 3. 陡削的山崖。 峭壁。壁立。 4. 军营的围墙。 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更多解释]

面壁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面壁的相关词语

【面壁】的常见问题

  1. 面壁的拼音是什么?面壁怎么读?

    面壁的拼音是:miàn bì
    点击 图标播放面壁的发音

  2. 面壁是什么意思?

    面壁的意思是:①.脸对著墙壁。②.不理、不睬、不介意。③.无所事事的样子。④.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