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lǜ

正律

拼音
zhèng lǜ
注音
ㄓㄥˋ ㄌㄩˋ

正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律zhèng lǜ

  1. 正式规定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引证解释

  1. 正式的规定。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正律也。”

  2. 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清会典·乐部·原理大臣职掌一》:“凡律,有正律,有倍律,有半律。倍律半律,迆高下正律而佐之。”
    原注:“自黄鐘七寸二分九釐,至应鐘三寸八分四釐,为正律。”
    《清会典事例·乐部·乐律》:“又奉旨现今令 张照 查考律吕……其编鐘内、倍、夷、则等四鐘,何以转在黄鐘等正律之前?”

网络解释

正律

正律,拼音zhèng lǜ, 正式的规定。

正律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èng,zhēng 部首总笔画 5

    正 [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正面。正本。 7. 纯,不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正数(shù)。 12. 姓。 正 [ zhēng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律 [ lǜ ] 1. 法则,规章。 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 约束。 律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 律诗。 5. 姓。 [更多解释]

正律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正律的相关词语

【正律】的常见问题

  1. 正律的拼音是什么?正律怎么读?

    正律的拼音是:zhèng lǜ
    点击 图标播放正律的发音

  2. 正律是什么意思?

    正律的意思是:正式的规定。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