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kèhán

天可汗

拼音
tiān kè hán
注音
ㄊㄧㄢ ㄎㄜˋ ㄏㄢˊ

天可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天可汗tiān kè hán

  1. 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引证解释

  1. 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唐太宗 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 太宗 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 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 太宗 亦沿用此称。

    唐•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 南面坐,夷狄千羣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 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宋•王溥 《唐会要·杂录:“贞观 四年,诸蕃君长诣闕,请 太宗 为 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璽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 天可汗。”
    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新唐书·郭子仪传》:“﹝ 口紇 ﹞惊曰:‘ 令公 存乎? 怀恩天可汗弃天下, 令公 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清•昭槤 《啸亭杂录·都尔伯特》:“策凌 卒时谆谆告其长史曰:‘天可汗之恩,万世不可负也。’”

国语辞典

天可汗tiān kè hán

  1. 中世纪时中国西北边疆民族对唐太宗所称的尊号

    《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四月戊戌,西北君长请上号为天可汗。」

网络解释

天可汗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当时天下的共主。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公元649年,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除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天可汗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iān 部首总笔画 4

    天 [ tiān ]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2. 在上面。 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 气候。 天气。天冷。 4. 季节,时节。 冬天。 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 今天。 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 天上。天宫。 7. 自然界。 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 自然的、生成的。 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更多解释]

  • 拼音 kě,kè 部首总笔画 5

    可 [ kě ] 1. 允许。 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 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 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 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 可劲儿干。 6. 大约。 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 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 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 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可 [ kè ] 1.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更多解释]

  • 拼音 hàn,hán 部首总笔画 6

    汗 [ hàn ]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 汗水。汗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 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汗 [ hán ] 1. 〔可(kè)~〕见“可2”。 [更多解释]

天可汗的分字组词

天可汗的相关词语

【天可汗】的常见问题

  1. 天可汗的拼音是什么?天可汗怎么读?

    天可汗的拼音是:tiān kè hán
    点击 图标播放天可汗的发音

  2. 天可汗是什么意思?

    天可汗的意思是:中世纪时中国西北边疆民族对唐太宗所称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