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sānkē

十三科

拼音
shí sān kē
注音
ㄕˊ ㄙㄢ ㄎㄜ

十三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三科shí sān kē

  1. 宋·元·明时中医分科。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画家十三科。元·明时裱褙字画十三科

引证解释

  1. 宋•元 明•时中医分科。 宋•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网络解释

十三科 (中医术语)

古代医学分科。自元代始,至明隆庆年间,太医院分为十三科

十三科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2

    十 [ shí ]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 表示多、久。 十室九空。 3. 表示达到顶点。 十足。十成。 [更多解释]

  • 拼音 sān 部首总笔画 3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科 [ kē ]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 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 科室。财务科。 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 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 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5. 判定(刑罚)。 科处(chù)。科罚。 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 笑科。科白。 7. 古同“棵”。 [更多解释]

十三科的分字组词

十三科的相关词语

【十三科】的常见问题

  1. 十三科的拼音是什么?十三科怎么读?

    十三科的拼音是:shí sān kē
    点击 图标播放十三科的发音

  2. 十三科是什么意思?

    十三科的意思是:宋·元·明时中医分科。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画家十三科》。元·明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