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zú

士族

拼音
shì zú
注音
ㄕˋ ㄗㄨˊ

士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士族shì zú

  1. 又称“世族”。东汉后期地主阶级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特权士族势力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消亡

翻译

  • 英语 land-owning class, esp. during Wei, 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魏晉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引证解释

  1. 世族。 东汉•以后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士族制度于 南北朝 时最盛,至 唐 末渐趋消亡。

    《晋书·许迈传》:“许迈 字 叔玄,一名 映,丹阳 句容 人也。家世士族,而 迈 少恬静,不慕仕进。”
    《北史·裴让之传》:“杨愔 每称叹曰:‘ 河东 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晋王 下教置百官,於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

  2. 泛指读书人,士类。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近在 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
    唐•孟棨 本事诗·情感:“朱滔 括兵,不择士族,悉令赴军。自閲於毬场,有士子容止可观进趋淹雅。 滔 召问之曰:‘所业者何?’曰:‘学为诗。’问:‘有妻否?’曰:‘有。’即令作寄内诗,援笔立成。”

国语辞典

士族shì zú

  1. 南北朝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以别于庶民称为士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

    《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网络解释

士族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选拔官员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官职往往少数氏族垄断个人出身背景对于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才能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依据科举制度所取代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世族有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几大世家(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 兰陵萧氏) 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士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ì 部首总笔画 3

    士 [ shì ]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 士族。士大夫。 2. 旧时指读书人。 士子。士民。学士。 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 士女。 4. 对人的美称。 志士。烈士。女士。 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6. 称某些专业人员。 医士。护士。 7.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1

    族 [ zú ]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 族规。族长。家族。 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种族。 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 民族。 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 宗族。氏族。部族。 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芳香族。 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 族灭。 7. 聚合,集中。 云气不待族而雨。 [更多解释]

士族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士族的相关词语

【士族】的常见问题

  1. 士族的拼音是什么?士族怎么读?

    士族的拼音是:shì zú
    点击 图标播放士族的发音

  2. 士族是什么意思?

    士族的意思是:南北朝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以别于庶民,称为「士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