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dàiwáng

八大王

拼音
bā dài wáng
注音
ㄅㄚ ㄉㄞˋ ㄨㄤˊ

八大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八大王bā dài wáng

  1. 太宗八子周王赵元俨,性刚毅,有威望,时人称八大王”。

  2.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称

引证解释

  1. 宋太宗 第八子 周王 赵元俨,性刚毅,有威望,时人称八大王”。后小说戏曲中多称“八贤王”。参阅《宋史·周王元俨传》

    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王( 赵元儼 )性严毅,威望著於天下士民识与不识,呼之曰‘八大王’,犬戎尤惮之。”

  2.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张献忠 自称。

    《明史·张献忠传》:“献忠 以 米脂 十八寨应之,自称‘八大王’。”

网络解释

八大王 (明末农民起义军)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2]

崇祯六年(1633年)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今重庆奉节),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提兵赶至,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八大王 (汉语词汇)

八大王,为古汉语常用词汇,现多见于文学或是影视作品中,日常较少使用

八大王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八 [ bā ]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 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更多解释]

  •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总笔画 3

    大 [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 老大。 6. 敬辞。 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 大前年。 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大概。大凡。 大 [ dài ] 1. 〔~夫〕医生(“夫”读轻声)。 2.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 [ tài ]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更多解释]

  • 拼音 wáng,wàng 部首总笔画 4

    王 [ wáng ]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 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 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 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 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王 [ wàng ]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王天下。王此大邦。 [更多解释]

八大王的分字组词

八大王的相关词语

【八大王】的常见问题

  1. 八大王的拼音是什么?八大王怎么读?

    八大王的拼音是:bā dài wáng
    点击 图标播放八大王的发音

  2. 八大王是什么意思?

    八大王的意思是:①.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性刚毅,有威望,时人称“八大王”。②.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