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九的词语

共 959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9 页

  • 易堂九子

    yì táng jiǔ zǐ

    指清初魏禧等九个文学家。 [查看详情]

  • 鸦九

    yā jiǔ

    ①.亦作“鸦九”。②.人名。唐有张鸦九,善铸剑,其所造剑名鸦九剑。 [查看详情]

  • 阳九

    yáng jiǔ

    ①.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②.宋洪迈《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历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洪文敏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说,与此不同。”③.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④.指灾荒年景和厄运。 [查看详情]

  • 用九

    yòng jiǔ

    《易》《干》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九。《易·干》:“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王弼注:“九,天之德也。”孔颖达疏:“言六爻俱九,乃共成天德,非是一爻之九则为天德也。”高亨注:“依古筮法,筮遇《干》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见亦读为现。爻辞言:群龙出现于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此比喻众人俱得志而飞腾,自为吉。”因以“用九”指奋发有为。 [查看详情]

  • 杂教九流

    zá jiào jiǔ liú

    太平天国对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别之称呼。 [查看详情]

  • 中九

    zhōng jiǔ

    指农历每月初九日。 [查看详情]

  • 筵九

    yán jiǔ

    清代皇帝正月十九日游幸京城西厂子,于小金殿举行筵宴,称为筵九。 [查看详情]

  • 一月九迁

    yī yuè jiǔ qiān

    见“一日九迁”。 [查看详情]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yī zǐ wù dào , jiǔ zú shēng tiān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查看详情]

  • 燕九节

    yàn jiǔ jié

    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 [查看详情]

  • 燕九

    yàn jiǔ

    见“燕九节”。 [查看详情]

  • 张九龄

    zhāng jiǔ líng

    唐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感遇诗》十二首为其名篇。有《曲江集》。 [查看详情]

  • 正五九

    zhèng wǔ jiǔ

    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查看详情]

  • 重九登高

    chóng jiǔ dēng gāo

    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 [查看详情]

  • 重九译

    chóng jiǔ yì

    语言经过辗转翻译才能听懂。借指边远之地。 [查看详情]

  • 重九

    chóng jiǔ

    即重阳,阴历九月九日。 [查看详情]

  • 赤九

    chì jiǔ

    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查看详情]

  • 十九路军

    shí jiǔ lù jūn

    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查看详情]

  • 十年九荒

    shí nián jiǔ huāng

    几乎年年都闹灾荒。 [查看详情]

  • 七返九还

    qī făn jiǔ huán

    谓以火炼金,使金返本还原,成为仙丹。道教以“七”代表火,以“九”代表金。 [查看详情]

  • 七九

    qī jiǔ

    ①.步枪的一种。②.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 [查看详情]

  • 屏风九迭

    píng fēng jiǔ dié

    庐山岭名。庐山五老峰的东北有九叠云屏,也叫屏风叠,下为九叠谷。 [查看详情]

  • 双九

    shuāng jiǔ

    指旧俗结婚后第十八天,男家送女家礼物的日子。 [查看详情]

  • 四耗九丑

    sì hào jiǔ chǒu

    星命家认为有冲克禁忌的凶日。 [查看详情]

  • 耍燕九

    shuă yàn jiǔ

    ①.亦作“耍烟九”。②.旧时北京人正月十九日游集于西郊白云观,称“耍燕九”。又称燕九节。 [查看详情]

  • 阉九

    yān jiǔ

    北京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祭祀元道教全真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节日。此日为丘之生日。又称燕九节。 [查看详情]

  • 一九

    yī jiǔ

    ①.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②.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③.满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④.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查看详情]

  • 蚁穿九曲珠

    yǐ chuān jiǔ qǔ zhū

    相传古代有得九曲宝珠的人,穿之不得,孔子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之。后因以“蚁穿九曲珠”或“蚁串九曲珠”比喻运用智巧做好艰难的工作。唐杨涛有《蚁穿九曲珠赋》。 [查看详情]

  •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yī zì rù gōng mén , jiǔ niú bá bù chū

    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查看详情]

  • 元九

    yuán jiǔ

    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唐白居易有《与元九书》。 [查看详情]

  • 九歌

    jiǔ gē

    古代乐曲。相传为禹时乐歌。泛指各种乐章。 [查看详情]

  • 九阴

    jiǔ yīn

    幽渺之地。指阴间。 [查看详情]

  • 九百

    jiǔ băi

    亦作“九伯”、“九陌”。指计较琐细事的人。复姓。 [查看详情]

  • 九云锣

    jiǔ yún luó

    见“九音锣”。 [查看详情]

  • 九音锣

    jiǔ yīn luó

    即云锣。亦称九云锣。打击乐器。用十个大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小锣,分四排编悬在一个小木架上。第一排一个,不常用,经常只用下面三排的九个,故名“九音锣”。 [查看详情]

  • 九十

    jiǔ shí

    泛指多数。指九十岁。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查看详情]

  • 九日

    jiǔ rì

    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使后羿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查看详情]

  • 九五

    jiǔ wǔ

    《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指帝王。 [查看详情]

  • 九品

    jiǔ pǐn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查看详情]

  • 十九

    shí jiǔ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 [查看详情]

  • 九城

    jiǔ chéng

    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 [查看详情]

  • 九门

    jiǔ mén

    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指宫禁。借指九天。天门。借指天子。指旧北京外城的九个门。 [查看详情]

  • 九重

    jiǔ chóng

    九层;九道。泛指多层。指宫禁,朝廷。指天门;天。指帝王。指宫门。指皇位。 [查看详情]

  • 九方

    jiǔ fāng

    中央与八方的总称。九方皋的省称。复姓。 [查看详情]

  • 九运

    jiǔ yùn

    九转。 [查看详情]

  • 九卿

    jiǔ qīng

    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星座名。 [查看详情]

  • 九章

    jiǔ zhāng

    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种图案。泛指多种图案。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军队行进的九种旗章。章,旗上的图案。即九畴。指《九章律》。指《九章算术》。相传为黄帝时隶首所作。 [查看详情]

  • 二九

    èr jiǔ

    即十八。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查看详情]

  • 九丹

    jiǔ dān

    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即: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塞丹。 [查看详情]

  • 九阊

    jiǔ chāng

    九天之门。指天。指朝廷。 [查看详情]

  • 九臼

    jiǔ jiù

    药草鬼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鬼臼》。 [查看详情]

  • 九楹

    jiǔ yíng

    言柱之多。形容建筑宏伟。 [查看详情]

  • 九丑

    jiǔ chǒu

    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指禁忌之凶日。指凶神恶煞。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罗池石刻》:“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丑。” [查看详情]

  • 九夫

    jiǔ fū

    古指九夫所耕的九百亩田。 [查看详情]

  • 九赋

    jiǔ fù

    周代的九类赋税。 [查看详情]

  • 九藏

    jiǔ cáng

    人体中的九种内脏。泛指内脏。形脏和神脏的合称。 [查看详情]

  • 九服

    jiǔ fú

    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指全国各地区。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查看详情]

  • 九拂

    jiǔ fú

    谓曲折隐蔽之处。 [查看详情]

  • 九达

    jiǔ dá

    谓四通八达。四通八达的道路。 [查看详情]

  • 九合

    jiǔ hé

    多次会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