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六的词语

共 764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9 页

  • 六宝

    liù băo

    指明王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古谓六者为国家之宝,故云。 [查看详情]

  • 六跸

    liù bì

    天子的车驾。天子出行则警跸,故谓天子所驾六马为六跸。 [查看详情]

  • 六嬖

    liù bì

    谓春秋时齐桓公所宠幸的六个姬妾: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桓公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齐国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 [查看详情]

  • 六蔽

    liù bì

    ①.亦作“六弊”。②.谓因不好学而造成的六种弊端。《论语·阳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后因以谓不学无识。 [查看详情]

  • 六弊

    liù bì

    见“六蔽”。 [查看详情]

  • 六博

    liù bó

    见“六簙”。 [查看详情]

  • 六驳

    liù bó

    ①.兽名。亦省称“驳”。②.树木名。即梓榆。 [查看详情]

  • 六簙

    liù bó

    ①.亦作“六博”。②.古代一种掷采下棋的比赛游戏。 [查看详情]

  • 六柄

    liù bǐng

    旧谓统治者所掌握的生、杀、贵、贱、贫、富六种权力。 [查看详情]

  • 六采

    liù căi

    谓天地四方之色,即青、白、赤、黑、玄、黄六色。 [查看详情]

  • 六部兵

    liù bù bīng

    东汉光武帝兄刘伯升所置的军队。 [查看详情]

  • 六材

    liù cái

    ①.指六工制作器物所需要的各种材料。②.指制弓之六材:干、角、筋、胶、丝、漆。③.泛指各种用材。 [查看详情]

  • 六才子书

    liù cái zǐ shū

    ①.清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其《〈三国志演义〉序》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谬加评订,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②.指王实甫《西厢记》。在“六才子书”中,《水浒传》居第五,《西厢记》居第六,故名。 [查看详情]

  • 六藏

    liù zàng

    六腑。《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成玄英疏:“六藏,六腑也,谓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或以心、肝、脾、肺、肾、命门为“六藏”。 [查看详情]

  • 六察

    liù chá

    ①.唐宋时置监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号六察官。②.监察御史的代称。 [查看详情]

  • 六参官

    liù cān guān

    唐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宋时百司朝官以上,均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参,号“六参官”。参阅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史·礼志十九》。 [查看详情]

  • 六曹

    liù cáo

    ①.东汉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魏晋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更,至隋,尚书省分吏、殿中(左户)、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唐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称六部。隋唐前,曹即尚书,隋唐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隋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支、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②.唐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亦称“六司”,即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③.宋徽宗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查看详情]

  • 六朝文

    liù cháo wén

    指晋、宋、齐、梁、陈、隋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骈文”。 [查看详情]

  • 六场通透

    liù chăng tōng tòu

    ①.亦称“六阳通头”。②.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 [查看详情]

  • 六尘

    liù chén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 [查看详情]

  • 六沉鎗

    liù chén qiāng

    即绿沉枪。 [查看详情]

  • 六陈铺

    liù chén pù

    旧时称粮食店。 [查看详情]

  • 六陈

    liù chén

    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以其可以久藏,故称“六陈”。 [查看详情]

  • 六尺

    liù chǐ

    ①.见“六尺之孤”。②.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查看详情]

  • 六冲

    liù chōng

    见“六冲”。 [查看详情]

  • 六赤

    liù chì

    骰子。 [查看详情]

  • 六出

    liù chū

    雪花的别称。 [查看详情]

  • 六出公

    liù chū gōng

    见“六出花”。 [查看详情]

  • 六出祁山

    liù chū qí shān

    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 [查看详情]

  • 六代

    liù dài

    ①.指黄帝、唐、虞、夏、殷、周。②.指唐、虞、夏、殷、周、汉。③.指夏、殷、周、秦、汉、魏。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④.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查看详情]

  • 六窗

    liù chuāng

    犹六根。 [查看详情]

  • 六刺

    liù cì

    滩名,在安徽省泾县陵阳溪。 [查看详情]

  • 六大

    liù dà

    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 [查看详情]

  • 六纛

    liù dào

    ①.六面军中大旗。唐节度使军中所用。②.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查看详情]

  • 六德

    liù dé

    ①.谓人的六种美德。②.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③.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④.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查看详情]

  • 六等

    liù děng

    ①.六个等级。(1)谓爵位有六级。《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2)谓国君任用官吏分六等级。汉贾谊《新书·官人》:“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厮役。”(3)谓人之品行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孟子·尽心下》“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汉赵岐注:“人有是六等,乐正子能善能信,在二者之中、四者之下也。”②.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 [查看详情]

  • 六地

    liù dì

    原谓上下四方,引申指大地。 [查看详情]

  • 三六

    sān liù

    指十八。 [查看详情]

  • 三六九

    sān liù jiǔ

    犹言常常,经常。指大概的数目。王良瑛《选》:“让谁给咱当家好,心里都有个三六九了吧!” [查看详情]

  • 四司六局

    sì sī liù jú

    ①.宋代官府贵家设四司六局,为盛大宴会供役。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见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宋吴自牧《梦粱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②.明代洪武初年定内官之制,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局二人,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闻四司之事;尚仪局一人,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事;尚服局一人,总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之事;尚食局一人,总司馔、司酝、司药、司供四司之事;尚寝局一人,总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之事;尚功局一人,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之事,总称为四司六局。参阅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一》。 [查看详情]

  • 挑么挑六

    tiāo yāo tiāo liù

    挑剔,找差错。 [查看详情]

  • 三千六百钓

    sān qiān liù băi diào

    指吕尚钓于渭滨遇文王事。相传吕尚(俗称姜太公)年七十钓于渭水之滨,八十岁遇文王,举而用之,其间共十年,故称“三千六百钓”。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查看详情]

  • 三人六样话

    sān rén liù yàng huà

    形容众说不一。 [查看详情]

  •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sān rén wù dà shì , liù ěr bù tōng móu

    喻人多不易保密。 [查看详情]

  • 现代十六家小品

    xiàn dài shí liù jiā xiăo pǐn

    散文集。阿英编。1935年出版。收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鲁迅等十六位作家的散文一百零四篇。有抒情散文、游记、随笔、杂感、序跋,是一本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选集。每位入选者的作品前有编者的短序,介绍其小品创作概况。 [查看详情]

  • 燕云十六州

    yàn yún shí liù zhōu

    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赂契丹,借契丹力以建立后晋王朝。十六州为: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约当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地区。 [查看详情]

  • 一茎六穗

    yī jīng liù suì

    古代有嘉禾一茎六穗、一茎九穗的记载,认为是祥瑞之兆。 [查看详情]

  •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yī jiǔ sān liù nián chūn zài tài yuán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查看详情]

  • 苏门六君子

    sū mén liù jūn zǐ

    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六人。他们常与苏轼交游,或为苏轼所荐拔,故称。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查看详情]

  • 五运六气

    wǔ yùn liù qì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查看详情]

  • 五一六通知

    wǔ yī liù tōng zhī

    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由毛泽东主持制定,1966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通知》要求:彻底揭露“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夺取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通知》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论点系统化的纲领性文件。 [查看详情]

  • 小六壬

    xiăo liù rén

    旧时占卜法之一。以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位分列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上。占时按月、日、时顺序求之。得大安、速喜、小吉者为吉,其余为凶。俗称报时起课法。 [查看详情]

  • 一六兀剌

    yī liù wū là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 [查看详情]

  • 铜头六臂

    tóng tóu liù bì

    神道的形状。 [查看详情]

  • 象六

    xiàng liù

    骰子的别称。 [查看详情]

  • 五胡十六国

    wǔ hú shí liù guó

    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查看详情]

  • 一二三四五六七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

    歇后语。隐射忘八。 [查看详情]

  • 丈六仙

    zhàng liù xiān

    指佛。 [查看详情]

  • 丈六金身

    zhàng liù jīn shēn

    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查看详情]

  • 丈六

    zhàng liù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