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七的词语

共 660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9 页

  • 七叶

    qī yè

    ①.七世;七代。②.见“七叶树”。 [查看详情]

  • 七月七

    qī yuè qī

    农历七月初七日。是夜为七夕。 [查看详情]

  • 七舆大夫

    qī yú dài fū

    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 [查看详情]

  • 七占

    qī zhàn

    指星相迷信的抽签、奇门、周易六爻、大六壬、拈卷、鸟衔牌、转盘等七种测人凶吉之法。 [查看详情]

  • 七真

    qī zhēn

    ①.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隐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晋之杨羲、许穆、许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称“七真”。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唐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马丹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广宁、王玉阳和孙清静(仙姑)七人,称“北宗七真”。②.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并分别赐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之名,谓之“七真”。 [查看详情]

  • 七支八搭

    qī zhī bā dā

    随意瞎扯。谓不团结。 [查看详情]

  • 七属

    qī shǔ

    谓用七节甲片连缀而成。 [查看详情]

  • 七子均养

    qī zǐ jūn yăng

    谓人君对臣民当一视同仁。语本《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查看详情]

  • 七緵布

    qī zōng bù

    古代的一种粗布。 [查看详情]

  • 七阻八挡

    qī zǔ bā dăng

    形容多次阻拦。 [查看详情]

  • 瞎七搭八

    xiā qī dā bā

    见“瞎七瞎八”。 [查看详情]

  • 五六六七

    wǔ liù liù qī

    语出《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后因以称学生。 [查看详情]

  • 三七开

    sān qī kāi

    ①.三成七成的比例。②.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查看详情]

  • 一七令

    yī qī lìng

    词牌名。 [查看详情]

  • 殷七七

    yīn qī qī

    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自称七七,以善幻术著名。 [查看详情]

  • 杂七麻八

    zá qī má bā

    见“杂七杂八”。 [查看详情]

  • 竹林七贤

    zhú lín qī xián

    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 [查看详情]

  • 田七

    tián qī

    见“三七” [查看详情]

  • 十七

    shí qī

    十分之七。 [查看详情]

  • 二七

    èr qī

    即十四。见“二七斋”。 [查看详情]

  • 逢七

    féng qī

    每逢七天。旧时丧俗:人死后,其家属每七天举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查看详情]

  • 断七

    duàn qī

    旧时迷信风俗,人死后每七天叫一个“七”,满七个“七”即四十九天时叫“断七”,常请和尚道士来念经超度亡魂。 [查看详情]

  • 祭七

    jì qī

    旧俗指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祭七次。 [查看详情]

  • 七古

    qī gǔ

    七言古体诗的省称。 [查看详情]

  • 做七

    zuò qī

    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查看详情]

  • 五七

    wǔ qī

    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约计数目之词。 [查看详情]

  • 头七

    tóu qī

    指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或第七天。 [查看详情]

  • 七曜

    qī yào

    从前采用的以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命名的一星期的七日: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它们分别对应于现在的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查看详情]

  • 七庙

    qī miào

    帝王的宗庙,供奉太祖及三昭三穆共七代祖先。一般指代国家。 [查看详情]

  • 七隩

    qī yù

    泛指偏远地区。隩,水岸内曲处。 [查看详情]

  • 七情

    qī qíng

    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 [查看详情]

  • 七七

    qī qī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天,叫“七七”。也叫“尽七”、“满七”、“断七” [查看详情]

  • 滑七擦

    huá qī cā

    形容在泥水里走动的情状和声响。 [查看详情]

  • 炒炒七七

    chăo chăo qī qī

    犹言吵吵闹闹。 [查看详情]

  • 钢七郎当

    gāng qī láng dāng

    方言。指钢制的家伙。 [查看详情]

  • 七郤八手

    qī xì bā shǒu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查看详情]

  • 胡七乱八

    hú qī luàn bā

    乱七八糟,胡乱。 [查看详情]

  • 七病八倒

    qī bìng bā dăo

    形容体弱多病。 [查看详情]

  • 七洞八孔

    qī dòng bā kǒng

    形容特别破烂的样子。 [查看详情]

  • 七色板

    qī sè băn

    即牛顿盘,一种由七种基色扇面组成的盘,被电动机驱动快速旋转时,在白光照明下呈现白色,表明色觉的合成效应。 [查看详情]

  • 垒七修斋

    lěi qī xiū zhāi

    亦作“垒七追斋”。 [查看详情]

  • 胡七杂八

    hú qī zá bā

    见“胡七乱八”。 [查看详情]

  • 后七子

    hòu qī zǐ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人的合称。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拟古主张,故称。 [查看详情]

  • 二七斋

    èr qī zhāi

    旧时,人死后第十四日请僧道念经打醮,谓“二七斋”。 [查看详情]

  • 十七史

    shí qī shǐ

    《旧唐书·经籍志》乙部正史类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共十三史。 [查看详情]

  • 三师七证

    sān shī qī zhèng

    见“三师七僧”。 [查看详情]

  • 十七勇士

    shí qī yǒng shì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名突击队员。见“强渡大渡河”。 [查看详情]

  • 十七弟子

    shí qī dì zǐ

    指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孟仲子、公都子、陈臻、高子、徐辟、乐正子、咸丘蒙、孟季子、陈代、彭更、万章、屋庐子、告子、桃应、充虞、周霄十七人。参阅明·张九韶《群书拾唾》。 [查看详情]

  • 七十二坟

    qī shí èr fén

    即七十二疑冢。 [查看详情]

  • 七宝团圞

    qī băo tuán luán

    圆月的美称。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故云。 [查看详情]

  • 嘉靖七子

    jiā jìng qī zǐ

    指明·嘉靖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梦阳等七人称前七子,故亦称后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查看详情]

  • 伯伦七辈

    bó lún qī bèi

    指晋刘伶等竹林七贤。亦借指隐逸之士。 [查看详情]

  • 建安七子

    jiàn ān qī zǐ

    汉末建安(献帝年号)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同时以文学齐名,曹丕《典论·论文》云:“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后世因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邺中,也称“邺中七子”。 [查看详情]

  • 七八成

    qī bā chéng

    (1)七八成,七八成儿 [ qī bā chéng,qī bā chéng ér ]七成或八成,百分之七十或八十。(2)七八成,七八成儿 [ qī bā chéng,qī bā chéng ér ]十分可能。 [查看详情]

  • 北斗七星

    běi dǒu qī xīng

    又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如把α星和β星连接的线段沿β星至α星方向延长约五倍,即为“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 [查看详情]

  • 七夕乞巧

    qī xī qǐ qiăo

    乞:求;巧:技艺。七月七日夜,妇女向织女星乞求技巧。 [查看详情]

  • 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sān shī shén bào tiào , qī qiào nèi shēng yān

    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查看详情]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huáng huā găng qī shí èr liè shì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云纪)、林时爽、方声洞等一百余人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查看详情]

  • 七寸青衫

    qī cùn qīng shān

    七寸青衫指代男子正当年时。 [查看详情]

  • 七月流火

    qī yuè liú huǒ

    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