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的词语

共 2532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10 页

  • 前三后四

    qián sān hòu sì

    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查看详情]

  •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chán yán sān zhì , cí mǔ bù qīn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后因以为典实,谓谗言多,使人惑乱。 [查看详情]

  • 封三

    fēng sān

    书刊最后一页的内面。 [查看详情]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ăo sān pú tí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 [查看详情]

  • 东宫三少

    dōng gōng sān shăo

    古代辅导太子的少师、少傅、少保三官的合称。 [查看详情]

  • 半导体三极管

    bàn dăo tǐ sān jí guăn

    又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具有三个电极,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在半导体锗或硅的单晶上制备两个能相互影响的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结构。中间的n区(或p区)叫基区,两边的区域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各有一条电极引线,分别叫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查看详情]

  • 函三

    hán sān

    谓包含天、地、人三气。 [查看详情]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dì sān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

    即“解放战争2.”。 [查看详情]

  • 第三野战军

    dì sān yě zhàn jūn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新四军大部和山东八路军一部发展而成。1945年10月和11月分别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1947年1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2月改为第三野战军。曾参与发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整个华东大陆及沿海大部岛屿。1950年4月,第三野战军番号被撤销,8月并入华东军区。 [查看详情]

  • 耳三漏

    ěr sān lòu

    ①.亦作“耳参漏”。②.谓两耳各有三孔。旧传为圣人的异相。 [查看详情]

  • 连三

    lián sān

    ①.连续三次。②.连接三物。③.纸之一种。详“连二”。④.方言。一种并排有三个抽屉的老式桌子。⑤.连忙,急忙。 [查看详情]

  • 内三郎

    nèi sān láng

    北魏宫中宿卫官。 [查看详情]

  • 三叹

    sān tàn

    ①.亦作“三叹”。②.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 [查看详情]

  • 三潭印月

    sān tán yìn yuè

    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为西湖十景之一。 [查看详情]

  • 三袒

    sān tăn

    古丧礼。谓居丧时三度袒露上体以示哀。 [查看详情]

  • 三太

    sān tài

    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 [查看详情]

  • 三堂

    sān táng

    ①.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②.第三进堂屋。 [查看详情]

  • 三体

    sān tǐ

    ①.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②.指唐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周弼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③.指唐人赋诗唱和的三体。④.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⑤.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⑥.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宋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查看详情]

  • 三唐

    sān táng

    诗家论唐人诗作,多以初、盛、中、晩分期,或以中唐分属盛、晩,谓之“三唐”。 [查看详情]

  • 三案

    sān àn

    指明宫庭中发生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光宗泰昌元年的红丸案和熹宗天启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魏忠贤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明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 [查看详情]

  • 三八

    sān bā

    带有傻气,做事莽撞或不得体的形容语。与吴语的“十三点”相类。 [查看详情]

  • 三暗

    sān àn

    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 [查看详情]

  • 三八枪

    sān bā qiāng

    即三八式步枪。 [查看详情]

  • 三巴

    sān bā

    ①.古地名。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②.多泛指四川。 [查看详情]

  • 三八制

    sān bā zhì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工人大罢工,提出实行每天工作八小时、教育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的制度、俗称“三八制”。 [查看详情]

  • 三把刀

    sān bă dāo

    旧时南方妇女簪发的首饰。其状似刀,故名。 [查看详情]

  • 三八作风

    sān bā zuò fēng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优良作风。 [查看详情]

  • 三白脆

    sān bái cuì

    西瓜的一种。 [查看详情]

  • 三白草

    sān bái căo

    植物名。 [查看详情]

  • 三白酒

    sān bái jiǔ

    酒的一种。 [查看详情]

  • 三百

    sān băi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查看详情]

  • 三百篇

    sān băi piān

    指《诗经》的篇数,也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原目三百十一篇,实存三百零五篇,这里举其成数而言。 [查看详情]

  • 三百钱

    sān băi qián

    三百青铜钱。 [查看详情]

  • 三败之辱

    sān bài zhī rǔ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将盟,曹沫执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桓公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 [查看详情]

  • 三百六十日

    sān băi liù shí rì

    谓一年。 [查看详情]

  • 三班

    sān bān

    ①.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②.见“三班六房”。③.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查看详情]

  • 三班借职

    sān bān jiè zhí

    宋代武臣的最低职级。详“三班奉职”。 [查看详情]

  • 三般儿

    sān bān ér

    ①.犹言百般。②.非常。 [查看详情]

  • 三版

    sān băn

    见“三板”。 [查看详情]

  • 三邦

    sān bāng

    ①.三国。指三苗。②.指云梦附近地域,为今长江中游一带。 [查看详情]

  • 三板

    sān băn

    ①.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②.亦作“三版”。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③.三级。 [查看详情]

  • 三梆

    sān bāng

    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 [查看详情]

  • 三棒鼓

    sān bàng gǔ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查看详情]

  • 三棒

    sān bàng

    佛家临济宗的公案。义玄至黄檗山参谒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均被棒打。见《临济录》。后宗门多用以警觉学人之执迷不悟者。 [查看详情]

  • 三豹

    sān bào

    唐代李嵩、李全交、王旭为官并以严酷名,号为“三豹”。 [查看详情]

  • 三保太监

    sān băo tài jiàn

    明成祖时大航海家太监郑和,小字三保,故称“三保太监”。 [查看详情]

  • 三杯通大道

    sān bēi tōng dà dào

    谓饮酒通向超脱之道。 [查看详情]

  • 三笔六诗

    sān bǐ liù shī

    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 [查看详情]

  • 三币

    sān bì

    古指珠玉、黄金、刀币。 [查看详情]

  • 三本

    sān běn

    ①.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②.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③.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④.三个本源。 [查看详情]

  • 三辈

    sān bèi

    ①.三代。②.指三个辈份。 [查看详情]

  • 三避

    sān bì

    犹三黜。 [查看详情]

  • 三变

    sān biàn

    ①.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②.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③.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④.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⑤.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苏颋为一变,大历、贞元间韩愈、柳宗元等倡导古文运动,逐步确立以散文为主的唐代古文,为一变。⑥.三种变化。指禾苗生长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⑦.三种变化。指不肖子之三变。 [查看详情]

  • 三鞭酒

    sān biān jiǔ

    以三种雄性动物的生殖器泡制成的强身酒。 [查看详情]

  • 三边

    sān biān

    ①.汉时指匈奴、南越、朝鲜。②.指东、西、北边陲。③.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④.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⑤.泛指边境,边疆。 [查看详情]

  • 三表五饵

    sān biăo wǔ ěr

    汉代贾谊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见《新书·匈奴》。 [查看详情]

  • 三兵

    sān bīng

    三种兵器。指矛、戟、钺。 [查看详情]

  • 三别

    sān bié

    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查看详情]

  • 三晡

    sān bū

    晡为申时,一般分上晡、中晡、下晡,故又称三晡。 [查看详情]

  • 三亳

    sān bó

    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