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五的词语

共 1423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8 页

  • 五叔

    wǔ shū

    指周公的五个弟弟。 [查看详情]

  • 五室

    wǔ shì

    古人明堂内设置的木室、火室、金室、水室、土室。 [查看详情]

  • 五熟

    wǔ shú

    亦作“五孰”。 [查看详情]

  • 五数

    wǔ shù

    五行阴阳变化之数。五位数。 [查看详情]

  • 五熟釜

    wǔ shú fǔ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 [查看详情]

  • 五蜀

    wǔ shǔ

    指益州(今属四川省)。 [查看详情]

  • 五水

    wǔ shuǐ

    古代对今武汉市以东,长江北岸支流巴水、蕲水、希水(今作浠水)、西归水(今倒水)、赤亭水(今举水)的总称。 [查看详情]

  • 五司

    wǔ sī

    宋代对经略使、安抚使、节度使、观察使和总管的合称。宋代掌管皇室庄宅、宫苑等的五个官署的合称。 [查看详情]

  • 五丝

    wǔ sī

    五色丝。 [查看详情]

  • 五水蛮

    wǔ shuǐ mán

    古代巴人的一支。因居住在“西阳五水”旁,故名。 [查看详情]

  • 五祀

    wǔ sì

    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查看详情]

  • 五宿

    wǔ sù

    住了五夜。五星宿。 [查看详情]

  • 五松

    wǔ sōng

    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后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山名。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 [查看详情]

  • 五粟

    wǔ sù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查看详情]

  • 五台山

    wǔ tái shān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五峰耸峙,峰顶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山无炎暑,又名清凉山。 [查看详情]

  • 五泰

    wǔ tài

    谓五帝。 [查看详情]

  • 五题

    wǔ tí

    宋代,入翰林学士院须试内制、外制、批答、诗、赋五项,称为“五题”。 [查看详情]

  • 五态

    wǔ tài

    方言。五官。 [查看详情]

  • 五天竺

    wǔ tiān zhú

    指古印度。古代印度的区域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五大部分。 [查看详情]

  • 五听

    wǔ tīng

    审察案情的五种方法。听,判断。 [查看详情]

  • 五体投诚

    wǔ tǐ tóu chéng

    同“五体投地”。 [查看详情]

  • 五图

    wǔ tú

    指《五岳真形图》。 [查看详情]

  • 五通神

    wǔ tōng shén

    旧时江南民间供奉的邪神。传说为兄弟五人。其别称甚多,有“五通”、“五圣”、“五显灵公”、“五郎神”、“五猖”等。 [查看详情]

  • 五涂

    wǔ tú

    亦作“五涂”。指大小道路。即五道。 [查看详情]

  • 五通

    wǔ tōng

    即五通神。 [查看详情]

  • 五威将

    wǔ wēi jiāng

    官名。 [查看详情]

  • 五王帐

    wǔ wáng zhàng

    相传唐玄宗友爱甚笃,尝于殿中,置一大帐与五兄弟同寝。事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 [查看详情]

  • 五推

    wǔ tuī

    谓扶耒耜往还五度。古代的一种耕种籍田的礼仪。 [查看详情]

  • 五王

    wǔ wáng

    指唐明皇兄弟让皇帝·宪、惠庄太子·㧑、惠文太子·范、惠宣太子·业、隋王·隆悌。指唐代张柬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复姓。指尧、舜、禹、成汤、周文王。 [查看详情]

  • 五纬

    wǔ wěi

    金、木、水、火、土五星。 [查看详情]

  • 五卫

    wǔ wèi

    鼓舞士气的五种方法。指元右卫、左卫、中卫、前卫、后卫五军,掌宿卫扈从,兼屯田。 [查看详情]

  • 五韪

    wǔ wěi

    亦作“五是”。亦作“五氏”。亦作:五是五氏。 [查看详情]

  • 五威将帅

    wǔ wēi jiāng shuài

    官名。西汉末王莽即帝位后,置五威将;每一将各置左、右、前、后、中五帅,将持节,称太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统称五威将帅。持节,奉符命,赍印绶,着五色衣冠,周行四方,以威天下。五威,谓威镇五方。 [查看详情]

  • 五位百法

    wǔ wèi băi fă

    佛教语。唯识宗说明一切现象的五类一百种概念。即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以及无为法六种。见《大乘百法明门论》。 [查看详情]

  • 五位缾

    wǔ wèi píng

    五代时流行的铜制酒器。 [查看详情]

  • 五味神

    wǔ wèi shén

    指五味调和的精美食品。 [查看详情]

  • 五沃

    wǔ wò

    沃土。土质肥沃的上等土壤。 [查看详情]

  • 五瘟使

    wǔ wēn shǐ

    亦称“五瘟神”。 [查看详情]

  • 五瘟神

    wǔ wēn shén

    见“五瘟使”。 [查看详情]

  • 五汶

    wǔ mén

    山东省·汶水及其上游四条支流牟汶、北汶、石汶、柴汶的合称。参阅《水经注·汶水》。 [查看详情]

  • 五戊

    wǔ wù

    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时以此为春社、秋社之日。 [查看详情]

  • 五旗

    wǔ qí

    五色旗帜。 [查看详情]

  • 五圻

    wǔ qí

    古代都城周围的五类地域:侯圻、甸圻、男圻、采圻、卫圻。 [查看详情]

  • 五綦

    wǔ qí

    谓目、耳、口、鼻、心五者各极其情。 [查看详情]

  • 五气朝元

    wǔ qì cháo yuán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叫五气朝元。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气朝元”。 [查看详情]

  • 五炁

    wǔ qì

    谓五行之气。 [查看详情]

  • 五炁朝元

    wǔ qì cháo yuán

    ①.亦作“五气朝元”。②.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查看详情]

  • 五气

    wǔ qì

    谓五行之气。语本《关尹子·六匕》:“我身五行之气,而五行之气,其性一物。”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五种情感。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五行之气,五方之气。 [查看详情]

  • 五强溪水电站

    wǔ qiáng xī shuǐ diàn zhàn

    长江支流沅江梯级电站之一。在湖南沅陵东北。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537亿千瓦小时。一期工程1994年建成。 [查看详情]

  • 五千言

    wǔ qiān yán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后以“五千言”为老子《道德经》的代称。 [查看详情]

  • 五茄

    wǔ qié

    见“五加”。 [查看详情]

  • 五禽嬉

    wǔ qín xī

    见“五禽戏”。 [查看详情]

  • 五禽言

    wǔ qín yán

    禽言,诗体名。依鸟名象声取义而作。五禽言,咏五鸟之名。 [查看详情]

  • 五禽

    wǔ qín

    指鹤、孔雀、鹦鹉、白鹇、鹭鸶五种飞禽。见“五禽戏”。 [查看详情]

  • 五禽戏

    wǔ qín xì

    亦作“五禽嬉”。 [查看详情]

  • 五曲

    wǔ qǔ

    古代琴曲名。相传为汉·蔡邕所作。古代的五种琴曲。 [查看详情]

  • 五衢

    wǔ qú

    通五方的大路。谓枝杈五出。 [查看详情]

  • 五趣

    wǔ qù

    见“五恶趣”。 [查看详情]

  • 五穷

    wǔ qióng

    唐·韩愈作《送穷文》,谓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是使人困厄不达的五个穷鬼,遂三揖而送之。后常以“五穷”喻厄运。 [查看详情]

  • 五雀

    wǔ què

    见“五雀六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