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武器的词语

共 1254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9 页

  • 舞棍弄棒

    wǔ gùn nòng bàng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人民都成了反革命,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在人民头上舞棍弄棒……” [查看详情]

  • 舞枪弄棒

    wǔ qiāng nòng bàng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试看全伙里舞枪弄棒的书生,犹胜满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反义词:调丝弄竹、染翰操觚 [查看详情]

  • 鬻矛誉盾

    yù máo yù dùn

    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查看详情]

  • 紫髯如戟

    zǐ rán rú jǐ

    胡子像戟一样坚硬。 形容男子容貌威猛 [查看详情]

  • 使枪弄棒

    shǐ qiāng nòng bàng

    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②.奈他自幼专爱~,因此太公访求几个名公教师,教了他十八般武艺,使得两柄好双斧。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③.汉语成语【名称】使枪弄棒【拼音】shǐ qiāng nòng bàng【解释】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示例】奈他自幼专爱~,因此太公访求几个名公教师,教了他十八般武艺,使得两柄好双斧。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详情]

  • 隈刀避箭

    wēi dāo bì jiàn

    隈:隐避的地方,躲避。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查看详情]

  • 煮弩为粮

    zhǔ nǔ wéi liáng

    弩:弓弩。煮弩弓作为粮食吃。形容断粮时的艰难困境。 [查看详情]

  • 刀笔老手

    dāo bǐ lăo shǒu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查看详情]

  • 驻景挥戈

    zhù yǐng huī gē

    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查看详情]

  • 方寸匕

    fāng cùn bǐ

    ①.古量具名。多用于量药。②.古钱币名。 [查看详情]

  • 方弓

    fāng gōng

    方形与弧形。 [查看详情]

  • 槽矛

    cáo máo

    即酋矛。 [查看详情]

  • 赤斧

    chì fǔ

    传说中的仙人。 [查看详情]

  • 赤棍

    chì gùn

    不务正业的流氓。 [查看详情]

  • 赤箭

    chì jiàn

    天麻的别名。 [查看详情]

  • 鞭筴

    biān jiā

    见“鞭策”。 [查看详情]

  • 戈波

    gē bō

    书法右下斜钩的笔法。 [查看详情]

  • 戈法

    gē fă

    见“戈脚”。 [查看详情]

  • 藩盾

    fān dùn

    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 [查看详情]

  • 伏弩

    fú nǔ

    ①.埋伏弓箭手。②.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③.泛指暗箭。 [查看详情]

  • 兵戟

    bīng jǐ

    指兵器。 [查看详情]

  • 斧钺

    fǔ yuè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斧钺以陈。 [查看详情]

  • 斧砧

    fǔ zhēn

    见“斧碪”。 [查看详情]

  • 斧政

    fǔ zhèng

    见“斧正”。 [查看详情]

  • 斧质

    fǔ zhì

    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查看详情]

  • 斧琢

    fǔ zhuó

    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查看详情]

  • 釜钺

    fǔ yuè

    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 [查看详情]

  • 斧车

    fǔ chē

    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 [查看详情]

  • 斧斤

    fǔ jīn

    各种斧子。 [查看详情]

  • 斧库

    fǔ kù

    藏兵器的仓库。 [查看详情]

  • 斧木

    fǔ mù

    指经斧削而未修整的木料。 [查看详情]

  • 斧斨

    fǔ qiāng

    泛指各种斧子。 [查看详情]

  • 斧戉

    fǔ yuè

    见“斧钺”。 [查看详情]

  • 叉牙

    chā yá

    参差,歧出不齐。 [查看详情]

  • 陛戟

    bì jǐ

    谓持戟侍卫于殿阶两侧。 [查看详情]

  • 暴斧

    bào fǔ

    《汉书·隽不疑传》:“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后以“暴斧”指执法大权。 [查看详情]

  • 秤锤

    chèng chuí

    秤砣。 [查看详情]

  • 匕筴

    bǐ jiā

    羹匙和筷子。 [查看详情]

  • 匕鬯

    bǐ chàng

    ①.《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②.泛指饮食用具。 [查看详情]

  • 匕爨

    bǐ cuàn

    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 [查看详情]

  • 匕箸

    bǐ zhù

    ①.亦作“匕筯”。②.食具,羹匙和筷子。③.指饮食。 [查看详情]

  • 匕筯

    bǐ zhù

    亦作“匕箸”。 [查看详情]

  • 称戈

    chēng gē

    《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本谓举起戈,后用以指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查看详情]

  • 次要矛盾

    cì yào máo dùn

    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查看详情]

  • 兵弩

    bīng nǔ

    兵刃和弓弩。泛指武器。 [查看详情]

  • 刀匕

    dāo bǐ

    刀和匙。食具。 [查看详情]

  • 刀斧

    dāo fǔ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查看详情]

  • 刀戟

    dāo jǐ

    刀和戟。古代武器。 [查看详情]

  • 刀锯之余

    dāo jù zhī yú

    犹刑馀。指阉人。 [查看详情]

  • 杓棒

    sháo bàng

    古时击球用的头部弯曲的棍棒。 [查看详情]

  • 单刀

    dān dāo

    ①.一种短柄的砍刀。②.中国武术运动项目的一种,表演或练习时只用一把单刀。 [查看详情]

  • 刀鱼

    dāo yú

    鱼名。即鮆鱼,亦名刀鲚。形似刀,故名。 [查看详情]

  • 刀锥

    dāo zhuī

    喻微末的小利。 [查看详情]

  • 合弩

    hé nǔ

    即连弩。装有机栝,可数矢并发的弓。 [查看详情]

  • 斑丝槊

    bān sī shuò

    ①.亦作“斑丝矟”。②.柄上缠以杂色丝织品的长矛,一般长一丈八尺。 [查看详情]

  • 借剑

    jiè jiàn

    《汉书·朱云传》载云谓成帝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佞臣指帝师安昌侯·张禹。后因以“借剑”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 [查看详情]

  • 夹棍

    jiā gùn

    旧时的刑具,用两根木棍做成,行刑时用来夹挤犯人的腿。 [查看详情]

  • 甲盾

    jiă dùn

    见“甲楯”。 [查看详情]

  • 开叉

    kāi chā

    在衣服下部边缘开口儿。多在两侧或后身。 [查看详情]

  • 科斧

    kē fǔ

    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