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

复制

nǎi ㄋㄞˇ

正文・子集上丿部共2画
康熙字典

正文子集上

丿部

2画

U+4E43

𠄎𠧤𢏩𢎧

乃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1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6頁,第15

古文: 𠄎𠧤𢏩𢎧

唐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囊亥切,𡘋柰上聲──語辭。
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又,承上起下之辭。
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又,繼事之辭。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辭之難也。
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又,辭之緩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乃致事。〔註〕乃,緩辭。

又,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又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又,爾、汝之稱。
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又,某也。
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又,彼也。
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又,《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鬭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又,地名。
元史・地理志》:新𣸸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又,《玉篇》或作廼。
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
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又,《正韻》:依亥切,哀上聲。
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
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
〇〔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
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又,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又,《字彙》、《正字通》既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注解

〔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丿部

〔乃〕字拼音是nǎi,独体字,可拆字为𠄎、丿,五行属

〔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ǎi] ⑴ 才⑵ 是,为⑶ 竟⑷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⑸ 你,你的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