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

复制

ㄙˋ shì ㄕˋ

正文・子集中人部共7画
康熙字典

正文子集中

人部

7画

U+4F3C

𠚦

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4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7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22頁,第4

古文: 𠚦

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𡘋音巳──肖也。
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又,嗣也。
詩・周頌》:以似以續。

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

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
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𡘋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注解

〔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ì、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以,五行属

〔似〕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以声。本义是像;相像。

〔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ì] ⑴ 相类,像⑵ 好像,表示不确定⑶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 [shì] ⑴ 〔~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