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

复制

kòu ㄎㄡˋ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5画
康熙字典

正文丑集上

口部

5画

U+53E9

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72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00頁,第4

集韻》、《韻會》、《正韻𡘋𠋫切,音𡨥
玉篇》:叩,擊也。
禮・樂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以杖叩其脛。
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
正字通》:稽顙曰叩首。
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
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𡘋音口。
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本作𮗷

又,《廣韻》與扣同,亦擊也。

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婦女纍纍,啼哭拜叩。手音暑。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8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0頁,第36

《禮・樂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謹照原書樂記改學記。

注解

〔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叩〕字拼音是k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卩,五行属

〔叩〕字造字法是《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 pū ),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是击,敲打。

〔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òu] ⑴ 敲打⑵ 旧时一种礼节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