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复制

wèi ㄨㄟˋ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8画
康熙字典

正文丑集上

口部

8画

U+5473

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3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82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10頁,第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郎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
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
〇〔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注解

〔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味〕字拼音是w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未,五行属

〔味〕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是滋味。

〔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èi] ⑴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⑵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⑶ 情趣⑷ 体会,研究⑸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