哽

复制

gěng ㄍㄥˇ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丑集上

口部

10画

U+54FD

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43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91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19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杏切,音梗。
說文》本作𠶺,語爲舌所介也。
玉篇》:語爲人所忿疑也。

又,《韻會》:咽塞也。
後漢・明帝紀》:祝哽在前。
〇〔按〕《前漢・賈山傳》作祝鯁,鯁哽通。

又,哽咽,悲塞也。
莊子・外物篇》: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
正韻》與梗同。又,《集韻》、《類篇𡘋於杏切,音㹙──咽聲。

注解

〔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哽〕字拼音是gě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更,五行属

〔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更声。本义是言语受阻,不能畅通。

〔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ěng] ⑴ 声气阻塞⑵ 食物阻塞在喉不能下咽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