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

复制

shì ㄕˋ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丑集上

口部

16画

U+566C

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85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210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39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時制切,音誓。
說文》:啗也、喙也。
玉篇》:齧噬也。
》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揚子《方言》:噬,食也。

又,《詩・唐風》:彼君子兮,噬肯適我。〔傳〕噬,逮也。〔釋文〕噬,市世反。
韓詩》作逝,逝,及也。揚子《方言》:噬,逮也,北燕曰噬。

又,揚子《方言》:憂也。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齧也。

注解

〔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噬〕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筮

〔噬〕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筮( shì )声。本义是咬。

〔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咬,吞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