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

复制

ㄈㄨˊ

正文・寅集中巾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寅集中

巾部

12画

U+5E45

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94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334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276頁,第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方六切,音福。
說文》:布帛廣也。
玉篇》:布帛廣狹。
廣韻》:絹幅,《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疏〕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杠,名旐。
急就篇》〔註〕:四丈曰疋,兩邊具曰幅。
左傳・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
前漢・馬援傳》:修飾邊幅。〔註〕若布帛,修飾其邊幅也。

又,《廣雅》:匡幅,滿也。

又,《廣韻》:姓也。

又,《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𡘋音逼。
廣韻》:行縢名。
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舄。〔註〕幅若今行縢。
詩・小雅》:邪幅在下。〔傳〕幅,逼也,所以自偪束也。

又,《韻會》:通作偪。
禮・內則》:偪、屨、著綦。〔註〕鄭云:以幅帛邪纏於足,所以自偪束。逼卽縢約也。

卷目考證・寅集中 部首巾部

愛日堂藏本: 第19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6頁,第28

《禮・內則》偪屨著綦。〔註〕鄭云,以幅帛邪纏於足,所以自偪束。逼卽縢約也。

謹按內則無此註,查係小雅疏,而又非原文。謹移於上文小雅傳所以自偪束也下,照原文爲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注解

〔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幅〕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畐,五行属

〔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巾,畐( fú )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参“福”字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 广 )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本义是布帛的宽度。

〔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ú] ⑴ 布的宽度⑵ 泛指事物的宽度⑶ 边缘⑷ 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