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

复制

ㄌㄩˋ

正文・寅集下彳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寅集下

彳部

9画

U+5F8B

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7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366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311頁,第21

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𡘋音嵂。
玉篇》:六律也。
廣韻》:律呂也。
說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律管,所以分氣。
前漢・律歷志》:律有十二,陽六爲律,隂六爲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爲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
後漢・律曆志》:殿中𠋫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𠋫,靈臺用竹律六十𠋫日如其曆。
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爲之。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

又,《爾雅・釋詁》:法也。

又,常也。〔註〕謂常法。
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
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
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
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畏懼,而不敢犯紀律。

又,軍法曰律。
易・師卦》:師出以律。

又,𠛬書曰律。
前漢・𠛬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晉書・𠛬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網捕〉二篇、〈雜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
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宮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爾雅・釋言》:述也。
禮・中庸》:上律天時。

又,《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又,理髮曰律。
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註〕律,理髮也。

又,詩律。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又,戒律。
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𡘋複姓。
姓譜》: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又,《韻補》與嵂通。
詩・小雅》:南山律律。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卷目考證・寅集下 部首彳部

愛日堂藏本: 第21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7頁,第25

《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畏懼,而不敢犯紀律。

謹照原文畏改咸。犯改易。

《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宮九命。

謹照原文宮改公。

注解

〔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律〕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聿,五行属

〔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彳( chì ),聿( yù )声。本义是法律;法令。

〔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ǜ] ⑴ 法则,规章⑵ 约束⑶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⑷ 旧诗的一种体裁⑸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