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复制

zhì ㄓˋ

正文・卯集上心部共7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上

心部

7画

U+5FD7

𢗍

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02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376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320頁,第19

古文: 𢗍

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𡘋音鋕。
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又,《廣韻》:意慕也。
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
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
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
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又,記也,與誌同,或作識。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
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又,《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
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又,叶眞而切,音支。
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注解

〔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志〕字拼音是z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士、心,五行属

〔志〕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是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意向⑵ 记在心里⑶ 记载的文字⑷ 记号⑸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⑹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