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

复制

ㄅㄚˊ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中

手部

9画

U+62D4

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26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372頁,第12

唐韻》、《集韻》、《韻會𡘋蒲八切,辦入聲。
說文》:擢也。
增韻》:抽也。
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
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又,《增韻》:攻而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蒲撥切,音跋──回也。

又,《增韻》:疾也。
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
前漢・陳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又,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又,括也。矢末也。
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又,除也。
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又,與茇通。
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又,《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又,《集韻》、《韻會𡘋蒲蓋切,音旆。
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又,《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𡘋音佩。
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又,拂取也。

又,《唐韻》、《集韻𡘋房越切,音伐──草名。
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又,《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𡊅曰拔。

又,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注解

〔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拔〕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犮,五行属

〔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犮( bó )声。本义是拔起,拔出。

〔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á] ⑴ 抽,拉出,连根拽出⑵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⑶ 吸出⑷ 选取,提升⑸ 超出,高出⑹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⑺ 改变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