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复制

bài ㄅㄞˋ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中

手部

9画

U+62DC

𣬊𣬓𢰛𢴽𡴬

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427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373頁,第9

古文: 𣬊𣬓𢰛𢴽𡴬

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𡘋擺去聲──𢷎字重文。
說文》:揚雄說拜从兩手,下也。
禮・郊特牲》: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疏〕拜者,是服順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註〕稽首,頭至地也;頓首,頭叩地也;空首,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后稽顙;凶拜,稽顙而后拜;奇讀爲奇偶之奇,謂一拜也;褒讀爲報,再拜是也;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振動,戰栗變動之拜也。
詩詁》:一稽首,謂下首至地稽留乃起;二頓首,謂下手置首於地卽起;三空首,謂下手首不至地;四振動,謂恐悚迫蹙而下手;五吉拜,謂雍容而下手;七奇拜,謂禮𥳑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又,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
𥠇天子傳》:膜拜而受。

又,《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又,朝廷授官曰拜。
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
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又,屈也。
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

本作𢷎
六書正譌》:又作𢫶

注解

〔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拜〕字拼音是b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手、󰓆、;、龵、󰓆,五行属

〔拜〕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 下 )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i] ⑴ 表示敬意的礼节⑵ 恭敬地⑶ 行礼祝贺⑷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⑸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