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

复制

bān ㄅㄢ

正文・卯集下文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下

文部

12画

U+6591

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文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39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477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425頁,第32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𡘋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
韻會》:雜色曰斑。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又,《韻補》叶𤰞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注解

〔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文部

〔斑〕字拼音是bā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玨、文,五行属

〔斑〕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 )声。本义是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ān] ⑴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