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

复制

jìn ㄐㄧㄣˋ

正文・辰集上日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上

日部

10画

U+6649

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80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494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441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卽刃切。
說文》作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
類篇》:隸省作晉。
易・晉卦》:晉,進也。〔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又〕明出地上晉。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疏〕晉,插也。

又,《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註〕晉,猶抑也。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註〕鄭司農云:晉謂矛戟下銅鐏也。〔釋文〕晉如字。

又,國名。
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攺爲晉侯。

又,姓。
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水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釋文〕又音箭。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

注解

〔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晉〕字拼音是jì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

〔晉〕字造字法是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指追着太陽一直前進。本义是上進。

〔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ìn] ⑴ 進。如:晉京;晉謁。《爾雅•釋詁下》:「晉,進也。」⑵ 升,升級。如:晉級。《清史稿•桂中行傳》:「以功晉知府。」⑶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坤下離上。《易•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⑷ 內;裡面。《韓非子•外儲説左下》:「孟獻伯相魯,……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晉無衣帛之妾,居不粟馬,出不從車。」⑸ 抑制;按捺。《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⑹ 俯,低。《尚書大傳》卷四:「(伯禽、康叔)見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⑺ 通「搢」。插。《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鎮圭。」⑻ 通「鐏」。戈柄下端圓錐形的金屬套,可以插入地中。《周禮•考工記•廬人》:「參分其圍,去一以為晉圍。」⑼ 古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被其大夫韓、趙、魏所分而亡。《文獻通考•封建考》:「晉,唐叔虞,周武王子,成王弟。成王封叔虞於唐……凡三十八傳,而晉為韓、趙、魏所分。」⑽ 朝代名。①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西元265—316年),共四帝,為前趙所滅。②司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稱東晉(西元317—420年),共十一帝,為劉裕所取代。③五代之一。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後晉(西元936—946年)。⑾ 水名。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甕山,分北、中、南三渠,東流入汾河。《集韻•綫韻》:「晉,水名。」⑿ 地名。山西省的簡稱。因春秋時晉國在此建國而得名。⒀ 姓。《通志•氏族略二》:「晉氏,晉,大夏之墟也。堯之所都平陽,其國曰唐。及叔虞封於唐,其子燮父嗣封改為晉,以其地有晉水故也。」按:戰國時魏有晉鄙。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