柤

复制

zhā ㄓㄚ ㄗㄨˇ ㄗㄨ

正文・辰集中木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中

木部

9画

U+67E4

柤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4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520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466頁,第2

唐韻》:側加切;《集韻》、《韻會》、《正韻》:莊加切,𡘋詐平聲。
說文》:木閑也。〔徐曰〕柤之言阻也。
博雅》:距也。

又,《廣韻》同「𣙁」,似梨而酸。
爾雅・釋木》:柤梨曰攢之。
山海經》:洞庭之山,其木多柤。

又,地名。
春秋・襄十年》:會吳于柤。

又,《集韻》:鉏加切,音槎。
博雅》:隁也。

又,《集韻》:臻於切,音菹──以木爲闌。

又,壯所切──同「」。

卷目考證・辰集中 部首木部

愛日堂藏本: 第292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51頁,第4

《爾雅・釋木》柤梨曰攢之。

謹照原文攢改鑽。

注解

〔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ā、zǔ、z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且

〔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ā] ⑴ 同“樝(楂)”。果木名。即山楂。⑵ 渣滓。⑶ 木栏,指木栅、行马和水堰之类的拦阻物⑷ 斫余的残桩。 [zǔ] ⑴ 通“俎”。古代的祭器。 [zū] ⑴ 春秋时楚地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