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复制

ㄘˋ

正文・辰集下欠部共6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下

欠部

6画

U+6B21

𦮏𠕞𠤣

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5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565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514頁,第2

古文: 𦮏𠕞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七四切,音佽。
說文》:不前、不精也。〔徐曰〕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又,師止曰次。
左傳・莊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
書・泰誓》:戊午,王次于河朔。

又,位次。
周禮・春官》:大史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疏〕謂執行祭祀之書,各居所掌位次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又,次舍。
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鄭註〕次諸吏直宿,若今之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又〕宮伯,授八次八舍之職事。〔註〕鄭司農云:庶子衞王宮,在內爲次,在外爲舍。

又,凡舍皆曰次。
左傳・襄二十六年》:師陳焚次。〔杜註〕次,舍也;焚舍,示必死。

又,安行旅之處爲旅次。
易・旅二爻》:旅卽次。

又,處也。〈魯語〉:五𠛬三次。〔註〕次,處也;三次,謂朝野市。

又,張幄於所止之處亦曰次。
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鄭註〕次謂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謂接祭退俟之處。又,《儀禮・士冠禮》:賔就次。〔鄭註〕次,門外更衣處,必帷幕簟席爲之。

又,市亭也。
周禮・地官》:司市,于思次以令市,而聽大治大訟;涖于介次,而聽小治小訟。〔註〕思次,若今市亭也;介次,市亭之屬,別小者也。鄭司農云:次,市中𠋫樓。

又,星之躔舍爲次。
禮・月令》:日窮于次。〔註〕次,舍也。
正義》曰:謂去年季冬,日次於𤣥枵,從此以來,每引移次他辰,至此月窮盡,還次𤣥枵,故云日窮於次。又,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次之與辰,上下相值。如星紀在丑,斗牛之次;𤣥枵在子,虛危之次。

又,胷中曰胷次。
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於胷次。〔註〕次,中也。

又,席閒曰席次。孔稚圭〈北山移文〉:眉軒席次。

又,至也。
史記・酷吏・杜周傳》:內深次骨。〔註〕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

又,造次,猶言草次,急遽貌。
論語》:造次必於是。
前漢・河閒獻王傳》:造次必於儒者。

又,編髮爲首飾之名。
儀禮・士冠禮》:女次純衣纁袇。〔註〕次,首飾,今時髲也。〔疏〕《周禮》追師掌后之首服副編次,言次第髮長短爲之如髲鬄也。別作䯸。

又,雞次,楚典名。
戰國策》:蒙穀獻雞次之典而百官治。

又,水名,在高平。
水經注》:若水與石門水合,水有五原,東水導源高平縣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

又,諸次,山名,亦水名。
山海經》有大次山、小次山。又,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是山多木無草。

又,居次,匈奴女號,若漢公主。
前漢・常惠傳》: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匈奴傳〉:王昭君長女爲須卜居次,小女爲當于居次。

又,姓。
呂氏春秋》「荆有勇士次非」,亦作佽。

又,《集韻》:資四切,音恣──榆次,地名。
廣輿記》:榆次縣,屬太原府。

又,《集韻》、《正韻𡘋津私切,音咨──次且,欲前不前也。
易・夬卦》「其行次且」,《易經考異》作𨀥跙,王鄭馬皆作趦趄。

又,湑次,漢縣名,在武威郡。孟康曰:次音咨。

又,《集韻》:才資切,音慈──具次,山名,通作茨。又,《楚辭・九歎》:今余邦之橫陷兮,宗鬼神之無次;閔先嗣之中絕兮,心惶惑而息悲。次亦叶慈。

卷目考證・辰集下 部首欠部

愛日堂藏本: 第335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3頁,第17

《儀禮・士冠禮》女次純衣纁袇。

謹照原文士冠禮改士昏禮。袇改袡。

注解

〔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欠部

〔次〕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二、欠,五行属

〔次〕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欠,二声。本义是临时驻扎和住宿。

〔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ì] ⑴ 第二⑵ 质量、品质较差的⑶ 等第,顺序⑷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⑸ 中间⑹ 量词,回⑺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⑻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