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

复制

shà ㄕㄚˋ

正文・辰集下欠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下

欠部

13画

U+6B43

歃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63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570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519頁,第5

唐韻》:山洽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洽切,𡘋音喢。
說文》:歠也。一曰歃血也,盟者以血塗口旁曰歃血。
淮南子・齊俗訓》:胡人彈骨,越人齧臂,中國歃血,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
史記・平原君傳》:王當歃血而定從。

通作喢。
後漢・馮衍傳》:喢血昆陽。

又通作唼。
前漢・高帝紀》:唼血而盟。

集韻》或作𣣨哈。

又,《廣韻》:山輒切;《集韻》:色輒切,𡘋音萐──義同。

又,《集韻》:迄洽切,音𪖨──與𦦕同。
博雅》:嘗也。或作欱。

注解

〔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欠部

〔歃〕字拼音是sh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臿、欠,五行属

〔歃〕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是饮,微吸。

〔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à] ⑴ 〔~血〕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如“~~为盟”。⑵ 用嘴吸取。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