歈

复制

ㄩˊ

正文・辰集下欠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下

欠部

13画

U+6B48

𣤏

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64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570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519頁,第17

古文: 𣤏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𡘋音兪──巴歈,歌名。本作渝。
史記》〔註〕:渝水,獠人居,其人剛勇好舞,高祖募此以平三秦;後使樂府習之,因名巴渝舞。

又,吳歌亦曰歈。
楚辭・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註〕歈、謳皆歌也。庾信〈哀江南賦〉:吳歈越吟,荆豔楚舞。

又,歋歈,舞手相弄笑也。或作邪揄。
後漢・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註〕揄音踰,或音由。

又,《廣韻》:度侯切;《集韻》:徒侯切,𡘋音頭──義同。

注解

〔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欠部

〔歈〕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俞、欠

〔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欠,俞声。从“欠”,与出气、发声有关。本义是歌。

〔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ú] ⑴ 歌:“吴~蔡讴,奏大吕些。”⑵ 古同“愉”,喜悦:“色~畅真心。”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