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复制

yīn ㄧㄣ yān ㄧㄢ yǐn ㄧㄣˇ

正文・辰集下殳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下

殳部

10画

U+6BB7

殷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9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585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534頁,第21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𡘋音咽。
說文》:作樂之盛稱殷。
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
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又,〈呂𠛬〉: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𤣥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又,〈禹貢〉:九江孔殷。
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衆也。
詩・鄭風》:殷其盈矣。
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註〕俱訓衆。

又,大也。
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謂之殷祭。
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註〕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
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
正義》曰:衡,北斗衡也;殷,當也──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又,國號。
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攺號曰殷。
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又,姓。
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北殷氏。又,齊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

又,《爾雅・釋訓》:殷殷,憂也。
詩・邶風》:憂心殷殷。〔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又,俗謂周致爲殷勤。別作慇。

又,《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𡘋音隱──雷發聲也。
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或从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
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又,《集韻》、《韻會𡘋於靳切,音㒚。
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註〕殷,當也、中也。
〇〔按〕當與中皆去聲讀。又,《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𡘋音黫──赤黑色也。
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杜註〕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爲殷色。杜甫詩「曾閃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俱讀黫。

注解

〔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殳部

〔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īn、yān、yǐ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㐆、殳,五行属

〔殷〕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殷从殳。本义是盛乐。

〔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īn] ⑴ 富裕,富足⑵ 深厚,恳切⑶ 众,多:“士与女,~其盈矣”。⑷ 盛,大⑸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⑹ 姓。 [yān] ⑴ 黑红色 [yǐn] ⑴ 雷声:“~其雷,在南山之阳”。⑵ 震动:“熊咆龙吟~岩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