毬

复制

qiú ㄑㄧㄡˊ

正文・辰集下毛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下

毛部

11画

U+6BEC

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18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593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543頁,第7

唐韻》:渠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𡘋音求。
說文》:鞠丸也。
荆楚歲時記》:寒食,爲打毬、鞦韆、藏鉤之戲。〔註〕劉向《別錄》曰:蹴鞠,黃帝所造,本兵勢也。或云起於戰國,古人蹋蹴以爲戲。
史記・霍去病傳》:驃騎尚穿域蹋鞠。〔註〕《索隱》曰:鞠戲,以皮爲之,中實以毛,蹵蹋爲戲。
正義》曰:按《蹵鞠》書有〈域說篇〉,卽今之打毬也。起戰國時程武士,知其材力。
初學記》:鞠卽毬字,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糾結爲之,今用皮,以胞爲裏,噓氣,閉而蹴之;或以韋爲之,實以柔物,謂之毬子。鞠,亦作踘。又,蹴踘之處曰毬場,勝者所得謂之毬采。

又,花毬,毳布也。
外國志》:哈烈,古大宛地,有瑣伏花毬,織鳥毳成文。

又,帶名。
夢溪筆談》:太宗命創方團毬帶,賜二府文臣;其後樞密使兼侍中張耆、王貽永皆特賜。邵氏《聞見錄》:王拱辰出判北京時,賜笏帶毬露,金帶佩魚。

又,魚名。范正敏《遜齋閒覽》:朱崖之傍,有物如鞠,大小質狀無異,亦有紋如線,味極肥美,土人呼爲毬魚。

又,杖名。杜光庭《錄異記》:蘇校書者,好酒,唱〈望江南〉,善製毬杖,每有所闕,卽以毬杖干於人,得所酬之金以易酒。

又,錦名。
齊東野語》:御府臨六朝羲、獻、唐人法帖,用毬露錦。又,費著《蜀錦譜》有盤毬錦、大窠馬大毬錦、眞紅雪花毬露錦。

又,燈名。
東京夢華錄》:元宵,大內宣德樓上皆垂黃綠簾,簾中御座,簾外兩朶樓,各挂燈毬一枚,約方圓丈餘。

又,花果,名繡毬花,爲二月之花客卿。見屠本畯《史月表》。又,蹙金毬、探金毬、紫繡毬,皆牡丹名;寒毬、黃寒毬,皆柰名。見周氏《洛陽花木記》。又,星毬紅,荔枝名。見徐𤊹荔枝譜》。又,玉毬、繡毬、毬子,皆菊名。見范成大《菊譜》。

集韻》:或从皮作皳。

注解

〔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毛部

〔毬〕字拼音是qiú,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毛、求

〔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ú] ⑴ 同“球”。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