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复制

xiāng ㄒㄧㄤ

正文・巳集上水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上

水部

13画

U+6E58

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9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637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584頁,第20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𡘋音襄──水名。
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又,山名。
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又,地名。
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又,湖名。
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又,烹也。
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又,《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注解

〔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湘〕字拼音是xiāng,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相,五行属

〔湘〕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相声。本义是湘江。

〔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āng] ⑴ 〔~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⑵ 湖南省的别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