烓

复制

wēi ㄨㄟ

正文・巳集中火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中

火部

10画

U+70D3

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0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70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620頁,第7

廣韻》:烏攜切;《集韻》、《韻會》、《正韻》:淵畦切,𡘋𤮰
玉篇》:行竈也。

又,《集韻》:一曰明也。

又,《廣韻》與𧟼同。

又,《集韻》、《類篇𡘋犬穎切,音頃。
博雅》:明也。

又,一曰小竈。
爾雅・釋言》:煁烓也。〔註〕今之三隅竈。〔疏〕烓者,無釜之竈,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爲此竈,上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

又,《唐韻》:口迥切,音褧。
說文》:亦行竈也。

又,《集韻》:犬繠切;《韻會》:丘癸切,𡘋音頍──義同。

又,《集韻》、《韻會𡘋於避切,音恚──義同。

又,揚子《方言》:烓,明也。〔註〕烓,口類反。

又,《集韻》:涓惠切;《韻會》:古惠切,𡘋音桂。
集韻》:明也。通作昋、炅。

又,《集韻》:口定切,音絅──小竈也。

又,《類篇》:一決切,音抉──亦明也。

注解

〔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烓〕字拼音是w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圭

〔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ēi] ⑴ 古代一种可移动的火炉。⑵ 明。⑶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