畤

复制

zhì ㄓˋ chóu ㄔㄡˊ shì ㄕˋ

正文・午集上田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上

田部

11画

U+7564

畤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19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762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715頁,第4

唐韻》:周市切;《集韻》:渚市切;《韻會》:諸市切,𡘋音止。
說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也。
史記・秦本紀》:祠上帝西畤。〔索隱註〕襄公始列爲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縣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靈之所依止也。
前漢・郊祀志〔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又云: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是則凡土高處皆曰畤也。
括地志》: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亦祠黃帝。

又,地名。
左傳・襄三十年》:成愆奔平畤。〔註〕平畤,周邑。又,〈哀四年〉: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後漢・光武紀》:杜茂與賈覽戰於繁畤。〔註〕繁畤,縣名,屬鴈門郡,今代州縣。

又,《廣韻》:時止切;《集韻》:士止切,𡘋音市。又,《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𡘋音峙──義𡘋同。

又,《集韻》:時吏切,音雉──與蒔同。

又,《五音集韻》:池爾切,音豸──儲也。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田部

愛日堂藏本: 第45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15

《前漢・郊祀志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又云,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是則凡土高處皆曰畤也。

謹按師古註係𠀤解畦字。祠之至曰畤十二字係郊祀志正文非註文。謹據前漢書原文改爲前漢郊祀志作畦。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也。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註名其祭處曰畤。

又《哀四年》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謹照原文夏上增國字。

注解

〔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ì、chóu、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田、寺

〔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⑵ 水中的小块陆地:“归雁映兰~。”⑶ 田际;田界。⑷ 土高出的地方。⑸ 古通“庤”,储备。⑹ 古通“沚”,小渚。 [chóu] ⑴ 古同“畴”,地名。 [shì] ⑴ 古同“蒔”,移栽;分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