疋

复制

ㄆㄧˇ ㄧㄚˇ shū ㄕㄨ

正文・午集上疋部共5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上

疋部

5画

U+758B

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3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767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720頁,第68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𡘋音蔬。
說文》:足也。〈弟子職〉:問疋何止。

又,《集韻》:寫與切,音胥。又,所據切,音絮──義𡘋同。

又,《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𡘋音所──記也。

又,《廣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𡘋音雅──正也。古文爲《詩・大雅》字。
晉書・南陽王模傳》:安定太守賈疋。

又,《五音集韻》:譬吉切,音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疋。二丈爲兩,倍兩四丈也。
韻會》:按,古文、大小〈雅〉、《爾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集韻》:足,古作疋。註詳部首。

注解

〔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疋部

〔疋〕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ǐ、yǎ、shū,独体字,可拆字为乛、龰,五行属

〔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ǐ] ⑴ 同“匹”。 [yǎ] ⑴ 古同“雅”,《尔雅》亦作《尔疋》。 [shū] ⑴ 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